细菌的抗药性.ppt
监测台湾细菌抗药性严重度与分布情形1998年成立「台湾微生物抗药性监测计划(TaiwanSurveillance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TSAR)」侦测对象为: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所分离出的细菌病原执行单位国家卫生研究院总负责人:何曼德院士第32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由TSARI-IV看台湾医疗上几种重要致病菌之抗药性演变简述如下大肠杆菌:对第一线抗生素的抗药性有降低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之比率自2000年后没有继续增加,但这些比率仍高过许多西方国家(49%、60%、55%及56%)鲍氏不动杆菌:此多重抗药菌已经扩散到国内各区了A型溶血链球菌:2000年之40%,下降至2004年之约21%肺炎双球菌:对盘尼西林约60%抗性、红霉素约90%抗性及复方磺胺类,约60%抗性第33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34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细菌的抗药性抗生素发展历史1928佛莱明发现青霉素1939年弗洛理、钱恩纯化以动物实验证实其治疗效果1945共同获得诺贝尔奖1935杜马克发现磺胺类药物1939诺贝尔奖1944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1952诺贝尔奖1950枯草杆菌素、氯霉素、四环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喹诺酮类(quinolone)放线菌属分离出众多抗生素1962年至今仅两类新型抗生素被研发成功-oxazolidinone环氧酮类(linezolid)cycliclipopeptide(daptomycin)环脂胜肽类抗生素第2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生素的基本作用机转抑制蛋白质的合成Aminoglycoside和30S核醣体蛋白质结合Tetracycline防止胜肽在30S核醣体延长Chloramphenicol抑制50S核醣体的肽基转移酵素Macrolide防止胜肽在50S核醣体延长Clindamycin防止胜肽在50S核醣体延长抑制核甘酸合成Quinolone与DNA扭转酵素alpha次单位结合Rifampin与DdRp结合抑制转录作用Rifabutin与DdRp结合抑制转录作用Metronidazole破坏细菌DNA改变细胞膜Polymyxin破坏细菌细胞膜Bacitracin破坏细菌细胞膜抗代谢药物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第3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eta-lactamringPenicillinMonobactamCephalosprorinCarbapenem第4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TetracyclinesChloramphenicolAminoglycosideSulfonamidep-aminobenzoicacid第5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菌具有抗药性的原因1.制造分解抗生素的酵素或解除药物之活性beta-lactamase-分解青霉素类acetyltransferase-分解氯霉素kinase-改变胺基醣甘类抗生素2.改变抗生素作用的标的组成或代谢路径增加抗生素受质产量改变核醣体结构修饰合成细胞壁的酵素,使可以正常合成细胞壁改变细胞膜上蛋白质结构第7页,共3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药性菌株的历史1960penicillin-resistantgonococcus1970multi-drugresistantShigellaandSalmonella1980MRSA(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其他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