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个星期天 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9那个星期天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那个星期天》,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个孩子对母亲爱的渴望与母亲忙碌中忽略孩子的愧疚之情。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密切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类似的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
2.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理心。
3.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表达。
②通过对课文细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那个星期天”对“我”的意义。
③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母爱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③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材平台。
-信息化资源:课文朗读音频、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图片、图片卡片)、板书、手工制作(如手工制作家庭照片册)。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最难忘的一个星期天吗?为什么?”
3.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等主题。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故事——《那个星期天》。”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
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在一个星期天渴望与母亲一起度过,但母亲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陪伴的故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故事中的‘我’和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回答:孩子渴望陪伴,母亲关爱孩子但忙碌于工作。
4.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如“那个星期天,阳光明媚,我期待着与母亲共度美好时光。”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提问:“作者在这个星期天有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期待、失望、愧疚。
6.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母爱的渴望和对母亲辛苦工作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孩子,你会怎样与母亲沟通?”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爱家人、理解他人的辛劳、珍惜亲情。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2.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孩子和母亲,进行情景再现。
3.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2.学生记录作业要求,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文学作品:《小王子》、《爱的教育》等,这些作品同样探讨了亲情、友情和成长的主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历史故事:介绍一些历史上关于亲情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通过历史故事来丰富学生对亲情的理解。
-家庭教育类书籍:推荐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的艺术》等,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家庭关系。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亲情相关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来深化对亲情的理解,并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家庭互动:建议学生在家庭中开展一些互动活动,如与父母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讲述一个家庭故事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