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渔业现代化)2007年第2期 35
长江 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
陈亚瞿,施利燕,全为民
(农业部海洋与河 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O)
摘要:生态修复 旨在通过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随着污染加剧、过度捕捞和大型
工程的建设,长江 口的水生生态系统已呈现出全面退化状态,尤其是赤潮的频发和饵料生物的显著降低,严
重破坏 了长江 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此先后进行4次大规模的长江 口生态修复工程,包括 3080尾
特大规格的中华鲟、2.5万只中华绒螯蟹成体等的增殖放流,其中,2002年和2004年进行 了长江 口导堤底栖
生物的生态修复工程。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极大地增加 了长江 口导堤及附近水域
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并每年提供817万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当于一个投资规
模约为2万 t的大型城 市污水处理厂 。
关键词:长江 口;生态修复;增殖与放流;底栖生物
生态修复 (Ecologicalrestoration)是当今国际 的吸纳能力,为藻类等低等生物过度繁殖创造条
上新兴的一个 自然科学的分支,它的目的是修复 件,并进一步引发更严重的生态变化,最终使生态
那些因人类活动所致的失衡或衰退的生态系统, 系统丧失原有的功能 ’。
使之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 ¨’。由于生态系统是 随着对人类发展和环境制约之间关系认识的
一 个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相互 不断深入,逐渐了解生态系统的价值,也逐渐意识
作用的复杂系统 ,对它的修复也必然是一个庞大 到人类只有建立与 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关系,才可
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环境科学、水文 能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个认
学 、海洋学、气象学、渔业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管 识,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 。 1 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生态修复的关键就是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因
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生态修
为生物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
复的理念并将之应用于受损的水环境,以保持和
力,对于一个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当环境因素导
恢复湖 白、河流、湿地等水环境的生物完整性,改
致个别物种的消减或剧增时,与其存在捕食或竞
善和促进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随着修复技术研
争关系的物种会相应增加或减少以限制这个物种
究的深入,这一理念逐渐渗透到受损的陆地生态
数量的剧变,保持原有的生态结构;当人为原因造
系统,如废弃农 田的修复…、废弃矿场的修复
成系统中某些食物链接弱化甚至断裂时,物质和
等。例如欧洲诸国和 日本在过去的20年间,通过
能量循环的变化会引起各个物种之间相对数量的
恢复河流或湖?白原有的形态及周边植物群落来修
变化,一些低等物种大量繁殖而一些高等物种逐
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 ;再如德 国在过去的
渐消亡,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并最终走向全面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