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高层建筑结构荷载和地震作用.ppt

发布:2016-10-24约字共10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 、反应谱理论 根据已有的大量地震地面运动的记录,再运用结构动力学中弹性振动理论,通过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来确定地震作用。 (将计算结果以地震反应随结构自振周期的变化规律曲线的方式表达,供设计时查用。有最大加速度反应谱、最大速度反应谱、最大位移反应谱等。) 三、地震反应谱示例( Elcentro波 )(计算从略) 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 位移反应谱 场地影响 四、反应谱的特征 1.加速度反应随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减小。 2.位移随周期增大而增大。 3.阻尼比的增大使地震反应减小。 4.场地的影响,软弱的场地使地震反应的峰值范围加大。 将惯性力看为反映地震对结构影响的等效力,取最大值。 G为重力,质点的重力荷载,单位KN(力) α大致为多少? 五、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影响水平地震作用的因素 (1)G,结构的重量(或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G越大,地震作用越大。 (2)K,称为地震系数。表示地面震动的大小。 K与烈度有关。规范根据烈度所对应的地面加速度峰值进行调整后得到。 (3)β,称为动力系数。 与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外激励有关。 0 1 2 3 βv 2 1 λ 0.707 0.4 0.3 0.2 简谐激励 地震激励 β与地震作用频率组成(场地)有关;与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关;与结构的阻尼有关。 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我国地震规范取最大的动力系数βmax为2.25。 (4)为计算简便,令α=kβ。?是一个无量纲的系数,称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六、抗震设计反应谱(标准反应谱) 地震是随机的,每一次地震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都不相同,则加速度反应谱也不相同。 抗震设计时,无法预计将发生地震的时程曲线。用于设计的反应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共性的可以表达的一个谱线。 标准化 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 (1)反应谱是α-T关系谱, 实质是加速度谱。 设计地震分组 场 地 类 别 I II III IV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2)α为一无量纲系数, T的量纲为秒。 (3)Tg为特征周期值,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4)用于设计的?max 值(多遇烈度,罕遇烈度) 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0.1g 0.2g 0.4g K 0.05 0.1 0.2 0.4 ?max(设防烈度) 0.113 0.23 0.45 0.90 ?max(多遇烈度) 0.04 0.08 0.16 0.32 ?max(罕遇烈度) 0.50 0.90 1.40 多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1/2.82) 罕遇烈度=基本烈度+1度左右 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FEK F1 G F1 计算G 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和阻尼比ζ 计算α 确定设防烈度?max 确定建设场地及地震分组(Tg) 计算FEK 进行后续计算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3、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4、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二、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 1、火灾 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东京市内227处起火,33处未能扑灭造成火灾蔓,旧市区烧毁约50%;横滨市烧毁80%,死亡10万。 主要的次生灾害有:? 2、水灾。 由水坝决口或山崩拥塞河道等引起; 3、毒气泄漏。 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4、瘟疫。 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引起.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  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  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  4、结构构件连接支撑失效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  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  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  5、地基失效  6、非结构构件破坏  4、结构构件连接支撑失效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  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  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 §2.1 场地 场地: 是指建筑物建筑的地点,一般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点或自然村的范围。 为什么要研究场地? 震害调查发现,同一烈度区,不同场地上的建筑的 震害不同。因地震的大小和工程地质条件不同而不同。 一、场地土及场地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