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装配型制造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革命.docx

发布:2021-11-30约7.83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PAGE 1 装配型制造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革命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由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转化,客户需求向多样发展,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也由少品质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式发展。这种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产品的品种、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种类等数量急剧增长。因此,制造业企业就不能连续采用以产品为中心粗放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在离散加工装配型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系统是对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一场革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产生于上个世纪中叶,是一种适应大批量生产类型的管理方式。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流水线为典型代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成本大幅度地下降。完成了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上的第一次革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掌握生产进度的管理方式。这种生产管理模式成为60年月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管理模式。从50年月以来,我国传统的离散制造业企业采用的就是这种生产管理方式,许多企业至今还保留着这种管理模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ERP是对装配型制造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一场革命 到了60年月,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由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转化,客户需求向多样发展,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也由少品质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式发展。这种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产品的品种、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种类等数量急剧增长。因此,制造业企业就不能连续采用以产品为中心粗放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制造企业开始寻求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管理方式。在此背景下,新一代的生产管理模式-MRP(物料需求计划)诞生了,MRP系统实现了离散制造业生产管理上的突破,实现了生产组织方式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零件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了生产掌握方式由以调度为中心向以计划为中心的转变。完成了离散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上的一场革命。 (一)离散加工装配型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病 众所周知,制造业企业假如按生产工艺特征来分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工艺过程连续的流程生产型和工艺过程离散的加工装配型。离散加工装配型企业,是依据客户订单的需求,将从市场上选购来的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再装配成产品供应给客户。 例如,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等。加工装配型制造业的特点是:其产品是由很多零部件构成的,各种零部件的加工过程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使得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离散的。在多品种小批量的条件下,特殊是产品结构非常复杂时,企业生产的零部件种类将特别多。这类生产类型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如何正确编制好零件的进度计划,也就是将生产任务安排到各个生产车间或称工艺阶段(如以机械制造企业为例,整个生产过程可分为毛坯阶段、机械加工阶段、装配阶段等),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要求各车间之间的生产任务在时间和数量上相互衔接和平衡,也即要使计划期生产的零件品种和数量符合成套性要求,还要在生产进度上保证按时成套,满意装配的进度要求。 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产生之前,编制厂级(即车间与车间之间)生产作业计划主要采用以产品为计划单位的台套计划。以产品台份为计划单位,也就是以装配成品所需要的全套零件或毛坯做为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规定车间的生产任务。各车间都有其负责生产的各种产品的零件明细表,产品的零件分解(拆零)工作是在各车间进行的。因此,在给各车间下达生产计划任务时,只明确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数量、完成日期即可。这种台套计划方式的特点是不分装配需用的先后,不分零件周期的长短,都规定一个统一的投入/出产期限。在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企业中最普遍应用的是累积编号法,此方法也称为提前期法。累计编号法就是依据提前期规定各车间应当比成品生产提前的数量,并用累计号数表示车间出产任务的一种方法。累计号数可以年初或开始生产这种产品起,按生产的先后顺序累计确定。其算法是将预先制定的提前期转化为提前量,来确定各车间在计划月份应当达到的投入和产出累计数,然后减去各车间上月投入和出产的累计数,并计算出各车间当月应完成的投入数和出产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车间出产(或投入)累计数量=最终车间出产累计号数+ 车间计划期出产(或投入)量=计划期末计划出产(或投入)的累计号数-计划期初已出产(或投入)的累计数 累计编号法计划表举例如下: 由以上计划表可见,当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每月对各车间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是以产品台份为计划单位的台套计划,计划表为各车间规定了每个月应当完成台套数量和相对于本产品累计编号数。这种计划方法对于生产品种较少,批量较大的状况下,也算得上是一种简捷的计划方法。厂级生产管理部门不用下达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