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回故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二十年后回故乡 同学们,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我们相约在国宝云龙谷……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20年后,我回到了故乡,茅檐青草旁的那个老翁,就是我。“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退休告老还乡与老伴享受着天伦之乐。我小时候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国宝溪心坂。(如今建成旅游区,美其名曰——云龙谷。)我因家乡的美而自豪。因为这里有…… 小桥 我故乡的小桥历经三次变迁;最古老的桥是,在溪中心立四个木杈(俗称木马)。连着木桩是整棵松树,将松树的树梢一端连枝叶用大堆石头压着。另一端搭在木桩,三点支撑桥板稳定。说是桥,只不过是两棵松树横在上面,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一遇洪水,木桥缺“钙”,两腿一软,散开了,但还与横梁“心连心”。每片桥是用大铁线系着,连在岸的两边巨石上。纵使桥板漂流,只要你抱住桥板,随波逐流也能漂浮到岸边,那是没有生命危险。洪水退了,我们三、五个小孩子也能铺设桥。 最尴尬难熬的是冬天,冰霜飞雪覆盖,那时家境贫寒、没有袜子、手套,冬天上学过桥,我们先用稻草扫一扫,然后手脚并用爬过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那样。我也像谢冰莹、采摘许多野花,让野带走我的梦,飘向远方、远方……,我还清晰记得,母亲41岁生我,怕养不起我。常告诉我:“人生如花呀,你爷爷才60多岁就逝去!我们真怕……如果我们弃你而去。将来长大了娶媳妇!要让她独自过简易木板桥这一关。才是溪心板的媳妇!”随着年龄的递增,我渐渐明白了,母亲是要她的媳妇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要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呗。 1992.12.31.那天,我的女朋友,她轻盈地踱过了小木桥。 1984年,四个1.5米高的混凝土桥墩代替了古老的木桩桥墩。桥板由三根松树并排,上面用横木钉着,宽约40厘米,走起来稍微平坦,但也仅限人、羊儿在上面荡漾。 如今,旅游区的建立,新建的桥宽阔多了,三五成群的游人在上面穿梭,摄影留念,舒心极了。 桥是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小桥承载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我小时候的故事。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优美的舞姿,那伤痕累累、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5片桥板恰似奇巧的身子犹如飞虹横跨在35米河床上饮水。她那娇小而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明艳欢笑,多少乡恨家愁。烟雨蒙蒙,松柳依依,掩映着左临右舍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白鹭呼唤着晚归牛儿、羊儿归圈;鸭子慢悠悠地在桥下穿行,鱼儿追逐嬉戏,人轻轻地在上行走,宛如在画中游…… 20年后回故乡,我要亲手架设一小木桥,让游人体验荡漾小木桥的乐趣。 流水 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村子向西流。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我故乡,溪流流向西边。)其实呀!人生短暂,哪能有2次童年呢?20年后,我伫足溪边,邀想当年。夏季,溪心坂的所有孩子无不浸泡在小溪流里。5、6岁练就了一身过硬游泳本领,仰游、蛙泳、蝶泳、水中漂浮行走……头枕着波涛,仰望蔚蓝天空,自由漂流,鱼儿从细嫩的皮肤轻轻擦过,心里那个爽呀!我爷爷、父亲的时代,想吃鲜美的鱼,只要编织竹篓,夜晚放在有跳跳水的地方,第二天就能从篓里捞一篮的鱼;我的童年,也无须向渔人大清早架着小船在惊涛骇浪中搏击,只要用簸箕在水田里、或在溪边有水草的地方捞,就能捞到胡子鱼,鲫鱼……想要大家伙,那弄些蚯蚓、小鱼儿作诱饵随便抛在深潭里,第二天就硕果累累。印象犹深的是,我10岁那年的一个夏季、连续下了几天倾盆大雨。风停了、雨住了。清晨,我推开门。呵——门口稻田变成了一条新的河床流淌而过,近处简直是个白花花的世界,庭院、灶屋、地瓜、田埂全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鱼。原来,溪流出水口两边都是高山、岩石,溪流迂曲折回,鱼儿随洪水漂流到庭院周围,我们家地处沙地,洪水渐渐褪去,水从沙地渗入流入溪里,鱼就缺水缺氧窒息而死。二叔和我家捡了一篮又一篮。两家杀鱼杀了一天一夜,炖着吃、蒸着吃,做成鱼干与同学一道分享乐趣。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父亲、母亲反对我们整个暑假泡在水里——怕水分渗入肌肤,将来老了,关节酸痛。可是,我和二哥还是悄悄地溜进溪里。为避免被妈妈发现,我们哥俩通常是光着屁股潜入水,在水里包抄鱼儿。30分钟逮住一两斤鱼不在话下。收拾好鱼,腌制半天再放到锅里或铲子烤干,那才叫精美绝伦、妙不可言。突然,我触到一层软软的。“哥,这是什么东西?还会动哩!”“我来试试,咦——莫非人们所说的野生鳖吧!”“快,按住我屁股——”(洞口逆水,手伸进洞里,头顺水,溪流会把整个人顶上来。)那家伙真难缠,一拉,它往里缩,再拉,它再缩……循环往复,裂缝太狭窄,我们小手都蹭破了皮,鲜血直流,全然不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