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docx

发布:2024-11-26约9.32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31/T255-XXXX

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调节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的术语定义、节能管理要求和节能运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不包括直膨式空气调节系统),特殊的空气调节系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81

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

GB/T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501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B/T7249

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定义

GB/T17981、GB/T50155和JB/T7249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ofairsourceheatpump(chiller)system;EERrh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制备的热量与冷量之和与该系统用电量之比。

按式(1)计算:

(1)

式中:

EERrh——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的能效比,当该系统只制备冷水时,采用冷量计算能效比;

Qc——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制备的冷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Qh——空气源热泵机(冷水)系统制备的热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ΣNj——空气源热泵(冷水)系统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含热泵机组和水泵耗电)。3.2

冷(热)水输送系数watertransferfactorofchilledorhotwater,WTFw

冷水(热泵)机组制备的冷量(热量)与该系统全部冷(热)水循环泵能耗之比。3.3

空气调节系统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ofairconditioningsystem,EERs空气调节系统制备的总冷量(热量)与空气调节系统总能耗比。

2

DB31/T255-XXXX

4节能管理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室内环境参数要求

室内环境的主要控制参数是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控制参数应符合

表1规定的范围,工业建筑室内环境主要控制参数参考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表1室内环境的主要控制参数

热舒适度等级

夏季

冬季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24~26

40~60

22~24

≥30

≤0.1

26~28

≤70

18~22

-

≤0.1

注1:热舒适度等级分类参考GB50736;部分有特殊需求的房间室内温湿度控制,可参考相关行业标准。

注2: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要求参考标准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1.2空气调节系统用能分项计量

4.1.2.1用电分项计量

系统用电一般应能或改造成单独计量,系统内各类设备的用电量应分项计量,包括:

a)冷水(热泵)机组总用电量;

b)冷(热)水系统循环泵总用电量(如有高低分区则应包括高区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冷水循环泵);

c)冷却水系统循环泵总用电量;

d)冷却塔风机总用电量;

e)空调箱、新风机组及变风量末端的风机总用电量;

f)风机盘管总用电量;

g)送、排风机总用电量;

h)蓄冷溶液循环泵总用电量。

4.1.2.2供冷量、供热量计量

系统对供冷量、供热量的计量要求如下:

a)应对冷热站的总供冷量、热量分别进行计量。

b)采用外部冷热源的单体建筑,应对建筑消耗的冷热量分别进行计量。

c)宜对空气调节系统中冷却塔补水量进行计量。

4.1.2.3空气调节系统用能数据记录和分析

a)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并建立能效在线监测和数据实时记录系统。通过节能控制策略,

实现空气调节系统的经济运行。

b)应对用能数据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本标准5.5节所规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指导系统节能运行。

4.2管理技术要求

4.2.1人员管理要求

3

DB31/T255-XXXX

4.2.1.1运行管理单位应配备必要的节能运行管理人员和具有制冷、自控专业背景的运行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