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ppt

发布:2025-03-01约1.04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小河沟的沟底防冲林4.沟坡防蚀林目的:稳定沟坡配置:在坡脚处造林。该处是沟坡崩塌堆积物的所在地,土壤疏松,水分条件比较好,可栽植经济林树种。结构:在坡脚1/2~1/3处,造片林目的1吸收地表径流,防止坡地水土流失,改善坡地水分条件2配置3林带沿等高线走向4林带宽度与产流面积、降雨特性、坡长坡度、径流系数、林带入渗能力有关5林带间距与坡长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土地利用方式、降雨径流等因素有关6林带结构为紧密结构7适用8缓坡丘陵、漫岗区9(五)水流调节林带D01B02D03M04L05农田产生的径流深Hl06林带吸收、贮存的径流深Hm07θ08Hl-农田径流深(mm)Hm-林带吸收、贮存的径流深(mm)B-农田水平宽度(m)L-农田坡面斜距离(m)D-林带水平宽度(m)M-林带坡面斜距离(m)θ-坡度(度)暴雨径流系数0.5,24h暴雨量50mm,林地入渗率0.1mm/min,上方农田坡长80m。林带宽度7~8m,即1:1024h暴雨量100mm林带宽度17~18m,即1:4~524h暴雨量200mm林带宽度56~57m,即1:1.3或3:4径流调节林带设计第三节山区水文网、侵蚀沟道的水土保持林一、土质侵蚀沟道的水土保持林(一)目的获得林业收益的同时发挥保障沟道生产持续、高效的利用;稳定沟坡,控制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的目的,从而为沟道全面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创造条件。(二)配置特点以黄土高原为例,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1)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沟道采用了打坝淤地等措施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的地区。此类地段应在现有的耕地范围以外,选择水肥条件较好、沟道宽阔的地段,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还可以利用坡缓、土厚、向阳的沟坡,建设干、鲜果园。造林地的位置可选在坡脚以上沟坡全长的2/3处。(2)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系上游侵蚀发展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在有条件的沟道打坝淤地、修筑沟壑川台地、建设基本农田;沟头防护工程与林业措施的结合,如配置编篱柳谷坊、土柳谷坊,修筑谷坊群等;在已停止下切的沟壑,如不宜于农业利用时,最好进行高插柳的栅状造林。(3)侵蚀沟系的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整个侵蚀沟系均不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对这类沟系的治理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距居民点较远又无力治理,采用封禁的办法;二是距居民点较近处,在沟底设置谷坊群,固定沟顶、沟床的工程措施并结合生物措施。基本控制侵蚀后,再考虑进一步的利用问题。(三)治理措施第一阶段侵蚀沟:农业措施,径流比较大时,修筑梯田吸收径流第二阶段侵蚀沟:远离居民点时封沟,全面造林、种草离居民点较近、对交通、村镇、农田等构成威胁时,要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防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第三阶段侵蚀沟: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沟头、沟底、沟岸要进行全面治理。第四阶段侵蚀沟:进行农业、牧业、林业利用防止新一轮侵蚀开始01在集水面积大,来水量多时,修数道封沟埂,在垂直水量方向营造密集的灌木林带集水面积小,来水量小时在沟头修筑涝池,全面造林集水面积极小时,把沟头集水区修成小块梯田,在梯田上造林集水区比较大,来水量比较多时,要在沟头修筑一道至数道封沟埂,在埂的周围全面造林0203041.沟头防蚀林沟头防蚀林封沟埂乔灌混交林沟头编篱谷防作用:防止沟头前进,起到消力池的作用2.沟底土柳谷坊群作用:抬高侵蚀基准,防止沟道下切设置原则:顶底相照位置:先支后干,肚大脖细,地基坚实,离开弯道数量:沟道长度、谷坊高度谷坊设置3.沟底防蚀林造林1作用:防止沟道下切,缓流挂淤2沟底栅栏状造林3适用:坡度较缓的中下游沟道4结构:50~80m横向栽植3~5行树木,紧密结构6沟底坡度5%时,结合土柳谷坊,全面造林,造林时注意流出水路5沟底全面造林(1)人工营造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护坡用材林建议采用以下型式:a.主要乔木树种行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沿坡面等高线,结合水土保持整地措施,先造成灌木带,带间距4~6m,灌木成活后,经第一次平茬,再在带间栽植乔木树种1~2行,株距2~3m。b.乔、灌木隔行混交。乔、灌木同时栽植造林,采用乔、灌木行间混交。c.结合农林间作,乔木或灌木营造纯林。2.配置特点(2)水源地区水源涵养用材林的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