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研究结题报告.pdf

发布:2024-12-07约6.1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研究》结题报告

***********

前言

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时,有目的、有计划,

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曾经有一节数学课,老师想通过

问题链来讲授新知,但每提一个问题,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回答什么,想不

到老师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很明显这是新课导入用得不恰当。通过这次小课题

研究,使我更注重课堂新课导入的设计,使新课导入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

现,使学生更容易吸收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推动新课程改革更好的实施。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

生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

地学习。”新课导入有效性包括以下三重涵义:

1、要导的要有目的:怎样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达到应达到的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情感目标。

2、要导的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3、要导的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

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学原理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

加工模型。他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

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

保持与迁移。引起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如果

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注意,那么,这些信息就会在很短的时间

内遗忘。知识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将知识存入长时记忆;因为只有存入长

时记忆的知识,学生才能用它来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开始时,即问题导入时,必须要考虑: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学业的注意。

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987)研究了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认

为新知识的形成乃是连续不断的构成的结果,认识过程存在同化和顺应两种机

能。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对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

为主体,并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设计情境,在旧知与新知衔接、认识结

构与实际生活结合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言说的导入呈现法提供了科学的理

论依据。

③美学原理

审美心理由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组成。在审美感知中,

视知觉和听知觉是两种最主要的感知。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整体性特点;

审美感知中已有某种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参与,其中情感的作用最为明显。审美

心理的特点启示教师课堂问题导入的设计应遵循新颖性、愉悦性、直观性、审美

性等原则。导入时注重内容美,能唤起学生的情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从而

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引人的导入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愉悦,从而引起共鸣,使

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④《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

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和教材成为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的

对待学生。

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

判断。

2、课题的实践意义

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性的意义在于:

①有助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②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磨砺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③有助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④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低

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