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0篇).pdf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
2022年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0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
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
件头”形式下发。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2022年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
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
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
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
《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
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
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
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
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
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
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
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
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
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
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
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
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
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
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
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
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
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
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
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
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
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
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
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
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
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
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
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
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
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
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
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
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
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
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