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4-6章 .pdf

发布:2025-01-18约6.1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类型?

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类型:①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

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又成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②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

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分为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

化、越轨亚文化。两种文化不是绝对的,也可能互相转化。

③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可将文化

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主文化指在社会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

的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④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根据不同民族文化比较,可将文化分为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指有

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非评比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

化。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什么是文化的基本特性?

①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指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人类学习文化

主要依靠符号性学习和意义性学习。

②文化具有超个人性。又称文化的共享性。个体、个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

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

③文化的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

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

④文化具有全括性。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⑤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各构成要素之

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

⑥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变迁性是指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文化的变迁。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

变化之中。

3、怎样理解文化的构成?

可从文化要素和文化分层两个角度理解。

文化要素:象征符号、价值观、社会规范、物质文化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文化分层: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

4、文化分析有哪些视角?

文化分析有两大视角,分别为: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文化中心主义又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

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

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

劣之分。

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

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压力。

边际文化是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5、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定着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

整合功能是指文化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社会要素之所以能形成社会,是靠了文化的联系

作用。

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