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产系绒山羊5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辽宁高产系绒山羊5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分析的开题报告
【摘要】
全球某些地区的绒山羊是一种具有肉用和纤维用途的本地品种,在辽宁省得到了广泛的分布和深度研究。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方法,通过分析辽宁高产系绒山羊5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来探索高产物质遗传特点。我们采用PCR扩增的方法,针对相关序列设计引物以扩增5条染色体以上的微卫星位点,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扩增的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该研究的结果将为绒山羊遗传育种和定位基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绒山羊、微卫星、遗传分析、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研究背景和意义】
绒山羊是中国的本土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在辽宁省等地区,绒山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殖。绒山羊肉和纤维质量优良,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力资源。因此,对绒山羊的遗传特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绒山羊的遗传特点与微卫星密切相关,微卫星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和物种鉴定的研究。微卫星不仅精度高,而且标记位点数量多,可覆盖基因组的所有区域。因此,微卫星是目前遗传研究中最流行的技术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辽宁高产系绒山羊的微卫星位点,来研究绒山羊遗传特点,为良种选育和遗传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样本采集:本研究将采集约100只辽宁高产系绒山羊猪的尾部组织样本。
2. DNA提取:利用DNA提取试剂盒对绒山羊尾部组织中的DNA进行提取和纯化。
3. 微卫星片段检测:利用PCR扩增方法对5条染色体以上的微卫星片段进行标记和检测。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和分析PCR产物,以确定扩增的微卫星片段的大小、数量和多态性。
4. 数据分析:将扩增片段的大小和数据记录下来,在Excel中进行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软件计算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遗传距离。
【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扩增10-20个微卫星位点,并对扩增结果进行育种统计学分析。预期结果可以进一步揭示绒山羊的遗传特性,有助于该品种的遗传优化和良种选育。
【研究进度安排】
1. 样本采集和DNA提取(1个月)
2. PCR扩增和电泳检测(2个月)
3. 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分析(1个月)
4. 组织论文(1个月)
【参考文献】
[1] 吕欢等.辽宁高产系绒山羊为基础肉羊品系遗传改良体系的建立[J].中国畜禽、肉类食品工业,2014,4:62-65.
[2] 郭永红,吕欢,刘金川.群体遗传学与家畜遗传改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张琳等.绒山羊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分析[J].奶业科学与技术,2009,29(5):38-4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