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备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二)、(三)、中的部分内容,见表一、表二。
(二)微粒构成物质 表一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③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④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①通过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②观察并解释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的“空中生烟”现象。
③写科普小论文: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
(三)认识化学元素 表二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②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③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④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⑤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①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②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③收集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单元目标聚焦】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③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④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⑤了解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概念。
⑥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的标示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②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重点、难点扫描】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第三单元又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贯穿其中,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将进一步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以及生活中商品标签上标示物质的含量简单计算,帮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来认识化学。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二课时
课题2 三课时
课题3 一课时
单元复习及检测 三课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