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呼吸机常见模式选择及参数设置.ppt

发布:2025-02-01约2.8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呼吸机常见模式选择及参数设置*Contents目录机械通气概述常用模式选择主要参数设置机械通气概述: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支持肺泡通气维持或增加肺容积减少呼吸功机械通气目标:生理和临床目标适应症:1.通气异常:(1)呼吸肌功能不全或衰竭(例如:重症肌无力、呼吸肌疲劳)(2)通气驱动降低(例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肺性脑病)(3)气道阻力增加或阻塞(例如哮喘、COPD)2.氧合异常:(1)顽固性低氧血症(2)需要呼气末气道正压(3)呼吸功明显增加3.需要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4.需要降低全身或心肌氧耗5.需要适当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6.需要肺复张,防止肺不张3.伴肺大疱的呼吸衰竭相对禁忌症:1.张力性气胸或者气胸2.大咯血或者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4.严重心衰并发症: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气压伤、容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机械通气应避免高潮气量和高平台压,吸气末平台压不超过30cmH2O,以避免气压伤、容积伤,同时应设定合适呼吸末正压,以预防萎陷伤。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3.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导致的肺损伤无研究证明吸氧浓度≤50%会引起肺损伤。4.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呼吸肌无力和疲劳是重要原因。应尽量保留自主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控制通气模式。*常用模式选择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容量辅助/控制(A/C)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需设置的参数:潮气量、吸气时间、吸气流速、触发灵敏度、机械通气频率。无自主呼吸:按照预设的潮气量、吸气时间及呼吸频率给患者送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有自主呼吸:患者每一次触发均被呼吸机支持,患者的呼吸频率可高于设置的机械通气频率。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优点:既具有控制通气安全性的特点,又使呼吸机与患者呼吸同步,支持患者的每一次呼吸。缺点:(1)由于峰流速不足,在自主呼吸较强的患者易使患者额外做功,总呼吸功增加;(2)潮气量及吸气时间固定,易出现人机不同步,往往需要镇静剂使患者和呼吸机协调同步;(3)自主呼吸频率过快的患者常发生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4)气道压力不恒定,当患者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或人机对抗时,可出现气道高压报警,潮气量就难以保证。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需设置参数:指令通气的潮气量、吸气流速/吸气时间、频率、触发灵敏度。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呼吸机强制指令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相结合的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触发窗:有吸气触发:按预设的潮气量、吸气流速、吸气时间给患者送气。无吸气触发:在触发窗结束后按预设条件强制送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优点:(1)既保证指令通气,又使患者不同程度地通过自主呼吸做功;(2)通过调节SIMV指令通气频率,既可减少患者做功,也可增加患者做功;(3)SIMV是常用的撤机手段之一。SIMV可分为容量型SIMV+PSV和压力型SIMV+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需设置参数:压力控制水平、触发灵敏度、机械通气频率、吸气时间等参数。压力通气控制模式是一种预设压力、时间切换的控制通气模式。压力通气控制模式(PCV)无自主通气:按预设气道压力、吸气时间和呼吸频率给患者送气。有自主通气:患者的每一次呼吸触发均被呼吸机支持。压力通气控制模式(PCV)优点:(1)具有控制通气通气安全性的特点;(2)气流模式为减速气流,吸气早期流速较高,有助于使塌陷肺复张,同时该气流模式也较符合患者的生理需要。不足:(1)潮气量不稳定,与PCV、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及患者自主呼吸努力有关,应持续监测潮气量;(2)自主呼吸频率过快的患者易发生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压力通气控制模式(PC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是一种预设压力、流速切换的辅助通气模式。无自主呼吸:当无自主呼吸时间超过设置的窒息通气报警时间,呼吸机自动转换为预设的窒息通气模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