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机械投资策略,三一中联徐工柳工厦工,研发.doc

发布:2017-04-20约8.6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机械投资策略,三一中联徐工柳工厦工,研发 原文地址:工程机械投资策略,三一中联徐工柳工厦工,研发是秘密武器作者:做精一支股一图一四大集团竞赛 有专家认为千亿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质疑者认为行业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 证券时报记者李坤 近日又有一家工程机械集团宣布进军千亿军团。柳工集团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于2015年将实现集团销售额1000亿元,其中上市公司柳工(000528)的销售额为500亿元。 此前已经有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东重工集团提出了各自的千亿销售规模发展目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军千亿销售目标的竞赛已经开始。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巨大工程机械需求是这些企业集团冲刺千亿军团的底气所在。2008年末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09年在欧美等国家的工程机械企业普遍出现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的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都实现了收入、利润的大幅增长。徐工机械副总裁、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总经理孙建忠估计,4万亿元投资至少带动了2009年以来中国50%以上的起重机设备需求。 今年这种大幅增长的态势仍在延续。今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21.86,-0.15,-0.68%)、中联重科、柳工、山推股份(16.16,0.01,0.06%)、厦工股份(13.67,0.09,0.66%)、山河智能(17.92,-0.16,-0.88%)、安徽合力(18.36,-0.28,-1.50%)等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将保持高增长。平安证券最新的报告预计,受益于明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基建等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仍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 由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起草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预计,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到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 从现有收入规模来看,目前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中销售收入规模最大的三一重工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规模近260亿元。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近日参加2010年BaumaChina会展时透露,今年整个徐工集团的销售规模将达到650亿元。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近十年来年平均近25%的增长速度来看,上述企业按照预定的时间实现千亿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难度不小。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年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但是这种外延型、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而且一些关键零部件和特殊原材料发展滞后,关键配套件受制于人,这些都会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影响。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路面与压实机械分会副秘书长雒泽华则认为,在企业规模还不算很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可以实现快速成长。随着企业规模变大,增长速度就可能受到挑战。而且企业还将面临从技术到管理模式到商业价值理念等一系列的变化。 中联重科上市10周年:股价涨了31倍 2000年10月12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中联重科,弹指间已届10年。10年来,中联重科从未忘记对股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年年都以不菲的业绩为股东和社会带来丰厚回报。过去10年,中联重科累计为股东现金分红13.841亿元,是上市时募集资金6.37亿元的2.17倍;累计送股和转增股本44.7968亿股,是上市时总股本的29.86倍。 今年7月,中联重科发布分红公告,每10股配送15股、分红现金1.7元,一时受到股民热捧,并得到配送王的雅号。中联重科10年前上市时,募集新股5000万股,总股本1.5亿股。截至今年9月,中联重科上市10年来累计现金派息达到13.841亿元,累计送股约37.6亿股、转增股本约7.18亿股。如果一位投资者10年前在中联重科IPO时购得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今年9月30日,现在每股已经价值401.33元,是当年发行价12.74元的31.5倍。 中联重科对社会的善举一样令人称道。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中联重科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震中的大型机械化救援队,直接投入超过3000万元,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联重科组织了47人的救援队,出动各类工程机械设备15台套,捐款1000万元。 10年来,中联重科在证券市场上获得了一系列殊荣:2001年,全国上市公司绩效排序高居第5位;2004年,入选上市公司50强;2005年,入选沪深300指数,成为股市晴雨表;2006年,入选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2008年,荣登中国蓝筹公司百强榜、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2009年,入选道琼斯中国88指数成分股,成为中国股市的风向标。 在优良的业绩背后,是中联重科管理团队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