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ppt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治目录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特点一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二三物理因素的相关规定及标准四物理因素的相关防护及控制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特点01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之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020304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的相关关系。01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的方法,而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02机体在接触物理因素后,大都会产生适应现象。03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04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二、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一、职业性眼病电光性眼炎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等)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爆震聋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本次调整新增)冻伤(本次调整新增)我国列入法定《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内的和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噪声及噪声聋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振动及振动病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射频辐射。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01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非电离辐射红外线。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02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紫外线。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作业场所比较01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02性眼炎。激光。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激光对健康的03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04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电离辐射01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如辐射育种,射线照射杀菌、保鲜,管道焊缝、铸件砂眼的探伤等。02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电离辐射01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和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和其他放射性损伤共11种。02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01高温作业02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的职业病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的职业病高温作业生产场所的热源来自如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以及机械摩擦和转动的产热以及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如造纸、印染、缫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