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端午节的特色食物及养生知识.docx
2023端午节的特色食物及养生知识
端午节在传承进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特色食物及养生学问,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忙。
端午节的特色食物
1、粽子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外形许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外形。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鳍、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一般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期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5、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芳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加节日的气氛。
6、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7、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8、油糕
端午节吃油糕是陕西蓝田县的传统习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猪油制成的馅,然后下油锅炸。炸好的油糕金灿灿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让人垂涎三尺。
9、黄鳍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鳍鱼肉最嫩、最养分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鳍赛人参”的说法。
10、艾馍馍
端午食艾可以杀菌驱虫,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后与艾蒿一起蒸馍馍吃,口感清甜、柔糯O
11、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当地人把发面做成扇子外形,有多层,每层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外形的花纹,再染上颜色,极为好看。
12、薄饼
闽南、温州部分地区,端午节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用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锅上摊成形似圆月、薄如婵娟的半透亮饼,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丝、香菇等馅料,做成筒状食用,跟春卷做法相像。
13、绿豆糕
武汉、南京、芜湖、西安等地端午这一天必定会吃绿豆糕。“糕”与“高”同音,寓意飞黄腾达,与端午粽子一起吃乂有“高中”的意思,对于预备参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妙的祝福。
据说端午节吃五红可以驱五毒,整个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过,五红的内容各地并不一样,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就是煮熟后呈红色。五红一般至红觉菜、龙虾、红油鸭蛋、烤鸭、黄鳍。
15、五白
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水乡,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一般只菱白、白斩鸡、白豆腐、白切肉、白蒜头。
16、咸鸭蛋
虽然许多人平常也会吃,但是端午吃咸鸭蛋可是有寓意的。古时候5月被重置为毒月,吃咸鸭蛋是为了避五毒,五毒是指蛇、娱蚣、蜘蛛、壁虎和蝎子。
17、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由于端午节始终有五毒之说法,所以民间始终流传着端午节做麻花的习俗,由于麻花也叫麻糖,这一天让小孩吃麻糖来粘嘴就不会说不吉利的话,以保安康,也是为了祝福我们的生活甜美美妙。
18、百根
百根,就是各种端午前后才能食用的草根树皮的统称,有茴香根、鸡刺根、小红蒜、重楼、何首乌、理肺散、满山香、牛膝、当归、牛茅子根、天冬这些生形色各异、疗效不一的“药根根”,组成了云南独具特色的端午“百根”。每逢端午节,云南普洱、思茅地区的大街小巷便开头摆满了种类繁多的百根。
采摘好的百根和本地土鸡炖煮,风味独特,并没有药材常有的苦味,反而非常鲜香。端午食用百根鸡汤,应当和古时候西南一带的瘴方环境有关,选在端午食用,也是由于端午季节正是一年中毒瘴最重的时候,和其他地方要驱五毒是同样的道理。
19、储米
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微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微米是风靡于山西太原、晋中、吕梁等一带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美食,因工艺讲究、养分丰富、文化深厚,三晋儿女千古年来始终作为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