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赏析自然与情感的融合之美.doc
荷塘月色赏析自然与情感的融合之美
TOC\o1-2\h\u9824第一章走进《荷塘月色》:作品与时代的交融 1
8778第二章剖析《荷塘月色》中的自然之美 1
32142第三章品味《荷塘月色》背后的情感波澜 2
21101第四章自然与情感融合的独特表现:我的见解 2
25786第五章从原文看自然与情感的交织 2
27716第六章情感借自然抒发的深度意义 3
1733第七章《荷塘月色》自然与情感融合之美的普适价值 3
7829第八章总结:《荷塘月色》融合之美带给我们的启示 3
第一章走进《荷塘月色》:作品与时代的交融
《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环境压抑。朱自清先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篇作品。文中虽未直接提及时代的动荡,但字里行间却有着时代的影子。比如,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压抑,就像文中作者在现实世界里的感受。他渴望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暂时逃离现实的纷扰。《荷塘月色》中那种淡淡的忧愁,与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相呼应。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却又被困于现实的泥沼。这篇作品就像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他们复杂的心境。而且,这种时代背景也促使作者去寻找自然中的慰藉,从而为自然与情感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剖析《荷塘月色》中的自然之美
《荷塘月色》中的自然描写堪称一绝。你看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荷叶的形态描绘得如此生动。田田的叶子,一片挨着一片,就像舞女的裙子,轻盈而优美。再看那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把荷花的不同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那荷塘中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月色下的荷塘,如梦如幻,仿佛一幅绝美的水墨画。这种自然之美,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一种让人沉醉其中的魔力。
第三章品味《荷塘月色》背后的情感波澜
在《荷塘月色》中,情感的波澜起伏是很明显的。文章开头,作者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句话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烦恼,于是走向荷塘去寻找宁静。在欣赏荷塘月色的过程中,他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当他沉浸在那美妙的自然景色中时,似乎暂时忘却了烦恼,有了一种淡淡的喜悦。可是,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一句话又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他终究还是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困扰。到文章结尾,他又回到了现实世界,那淡淡的忧愁又重新笼罩在心头。这种情感的起伏,就像荷塘里的水波,不断地荡漾着。
第四章自然与情感融合的独特表现:我的见解
在《荷塘月色》里,自然与情感的融合有着独特的表现。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色之中。他看到那田田的荷叶,可能就像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想要追求的那种充实和圆满。而那袅娜地开着或者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也许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那朦胧的月色,就如同他内心那模糊的理想。当他描绘这些自然景色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用自然的美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忧愁,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微变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起伏。例如,当他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清香和渺茫的歌声一样,既有着自然的清新感,又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惆怅,就如同他当时的心境。
第五章从原文看自然与情感的交织
从原文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自然与情感的交织。文中描写“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月色下的光影变化,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反映。那和谐的旋律,就像是他内心渴望的一种平静与和谐。他在欣赏这荷塘月色时,内心的情感自然景色的变化而变化。再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几句引用的古乐府诗,在文中不仅增添了荷塘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它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作者可能联想到古代采莲女的那种纯真和快乐,而自己却无法真正拥有这样的心境,这也是自然与情感的一种巧妙交织。
第六章情感借自然抒发的深度意义
在《荷塘月色》中,情感借自然抒发有着深刻的意义。在当时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作者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忧愁。于是,他借助自然来抒发情感,这是一种很委婉的方式。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他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而又不会过于直白。这种方式也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