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docx
PAGE
1-
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
一、认识台风暴雨灾害
(1)台风,又称为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广阔的暖洋面、充足的水汽、强烈的风切变和初始扰动等。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的破坏力极强,可以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一系列次生灾害。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发生约20个台风,其中约5个会登陆我国沿海地区。以2019年为例,我国共遭受了5次台风影响,造成了超过20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的强降雨天气。暴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地形地貌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暴雨具有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暴雨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农田渍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暴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以2020年为例,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暴雨天气,导致超过1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3)台风暴雨灾害的严重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损失上,更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台风暴雨灾害往往伴随着强风、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现象,这些灾害因素相互作用,使得灾害后果更加严重。例如,2018年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广东省,造成了超过2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此外,台风暴雨灾害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往往发生在偏远山区,救援难度大,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提高公众的防台风暴雨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防台风暴雨安全知识讲解
(1)防台风暴雨的首要任务是及时获取气象预警信息。我国气象部门会根据台风暴雨的发展趋势发布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了解台风暴雨的强度、影响范围和预计到达时间。例如,当气象部门发布台风红色预警时,意味着台风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市民应立即采取防御措施,如关闭门窗、加固室外物品等。
(2)在台风暴雨来临前,应做好家居安全检查。检查屋顶、门窗、排水系统等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对于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应提前准备沙袋、防洪板等应急物资,以防止洪水倒灌。此外,应确保室内电器设备安全,避免因暴雨导致漏电事故。例如,2016年台风“尼伯特”登陆我国,福州某小区因排水不畅导致大量居民家中受损,这就是缺乏预防措施的结果。
(3)台风暴雨期间,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应穿着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雨衣、雨靴等。在户外时,要注意避开广告牌、树木、电线杆等可能被大风刮倒的物体。如遇洪水,不要强行过河,应寻找高地避难。在紧急情况下,可拨打110、119、120等救援电话求助。例如,2018年台风“玛莉亚”登陆我国,福建省福州市某地居民因及时撤离至安全地带,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三、应对台风暴雨的具体措施
(1)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政府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例如,2019年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政府提前启动了应急响应,组织消防、公安、医疗等部门开展联合演练,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普及防台风暴雨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对于居民来说,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应对台风暴雨。首先,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应提前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洪水侵袭。其次,在家中应检查并加固门窗、屋顶等易损部位,确保安全。同时,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物、水、手电筒、急救包等,以备不时之需。例如,2020年台风“黑格比”登陆我国,浙江省温州市某居民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在台风期间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
(3)在台风暴雨期间,一旦发生险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对措施。首先,如遇洪水,应迅速撤离至安全高地,避免被洪水围困。其次,如遇电线杆倒塌、树木折断等危险情况,应立即远离,避免触电或被砸伤。此外,如需外出,应穿着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雨衣、雨靴等,确保自身安全。在紧急情况下,可拨打110、119、120等救援电话求助。例如,2017年台风“帕卡”登陆我国,广东省江门市某地居民在台风期间因及时撤离至安全地带,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