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地下交通环廊开发的现状及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城市地下交通环廊开发的现状及分析
【摘 要】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城市化发展十分迅猛的大型城市。要缓解频频出现的交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拓宽道路和无休止地增加城市范围,必须要高效地使用土地。因此,建设地下交通环廊已成为解决本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近几年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纵观北京这几年地下交通环廊的开发,以现状分析作为出发点,试图发现北京近年来在开发地下交通环廊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北京市地下交通环廊 现状 评价
正文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北京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城市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开发地下空间能够有效的增加空间容量,缓解城市问题。以此为出发点,2005年7月北京市政府审批通过了《北京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2020》。规划中,将地下交通环廊的建设作为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重要手段,在城中许多重点位置都有所布置。
一 、北京市地下交通环廊建设状况
所谓地下交通环廊,又称地下环隧,是一种供车行的地下环路,能够串连起地下隧道和覆盖范围地块内的地下停车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世界上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有部分成熟案例,在我国则刚刚起步。从1997年中关村西区开始酝酿开通一条地下环廊开始,至今,15年的时间内,北京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均陆续建设了地下环廊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现有建成的交通环廊有三处,在设计中的也有一些,笔者实地调研了北京建成的两处交通环廊,总结如下(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市地下交通环廊分布示意
图2 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平面示意图
1 中关村西区地下交通环廊系统:(如图2所示)
这是北京市第一个地下交通环廊系统,于2005年建成,2007年底投入使用,全长1.8公里,依托综合管廊一体化建设。该环廊连通社区的每一个停车场,解决了整个社区的停车问题,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依照设计形成了中关村广场,塑造了良好的地面景观,为周边的办公和商业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然而建成后,由于设计和管理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很好的投入使用,直至去年才开始向社会开放。
笔者实地调研了中关村西区的地下环廊,发现环廊入口处已经增设了电子引导牌,并且全线向社会开放。重新开放后的中关村地下环廊,通过引导牌的不同颜色区分环廊出口和下地库的入口。经统计,目前地下环廊总共开设了23个出入口,分别通向附近楼座的地下车库和地面(如表1)。设计初期是希望这些出入口全部开放的,但几经努力,仍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各大厦自己的地库一旦全部向环廊开放,安全不好保证,难以管理,因此周围通向环廊的18个大厦地库的7个入口只有2个向环廊开放,分别是8号和9号地库入口,通向鼎好电子城、家乐福和中关村E世界以及商业步行街,其余写字楼均不向环廊开放。另外,由于环廊只有1.8公里长,却布置着多达23个出入口,意味着,每80米就有一个口,标识牌设置非常频繁,影响识路。不仅如此,标识牌的指示性也不明确,如以2号命名的的出入口就有三个:2号环廊入口、2号坡道、2号出口,如果不熟悉,很难一下子明确该怎么行驶①。笔者在地下环廊里面开车绕行了一个小时,逐个记录,才勉强弄清楚各种标识的含义。
2 金融街地下交通环廊(如图7所示)
金融街位于北京市西二环的繁华地段,东起太平桥大街,西到月坛南北街,南至广宁伯街,北至武定侯街的区域内。每逢上下班高峰,西二环的这一区域都成为北京市最拥堵的路段之一。为此,金融街地下交通环廊应运而生了。金融街地下环廊全长2.3公里,只在南太平桥街上设置了两个出口,现今依然没有启用。询问在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大家都表示从来没有下去过,也不知道这个地下环廊的作用是什么,通向哪里。所以本来可以有效缓解西二环交通拥堵的地下环廊,由于出入口设计不当,导致该环廊建成5年之后还未能起到作用。
笔者随机调研了利兹卡尔顿酒店的地下车库,该车库有地下四层,其中B2层与地下交通环廊连接,分别在D区和F区设出入口,但是发现通向环廊的入口是大门紧闭的。据金融街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白姓工作人员透露,管理地库的分属几个不同的物业公司,不清楚其他公司是如何管理的,但他们公司的地库不与环廊连通是为安全考虑。
据悉,月坛体育馆地下停车场建成后,将通过西二环地下隧道与金融街地下交通环廊相连通,并设置西二环方向的出入口,或可部分改变现在地下交通环廊的尴尬局面。
图7 金融街地下环廊入口大门紧闭
二、交通环廊开发问题梳理:
1 存在许多设计缺陷,不能很好的解决交通问题
首先,中关村西区地下环廊出入口多达十个,但是地面上没有明显的标牌,进入环廊以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