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ppt
治疗前
治疗后1990年初开始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使用的电极针均为单电极,产生的凝固性坏死区域直径1.6cm根治性治疗范围包括瘤体周围0.5~1.0cm的正常组织,只能通过重复进针至瘤体不同部位使整个瘤体和周围0.5~1.0cm的正常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疗效器械和技术的改良伞形电极Buscarini等治疗了一组瘤体直径≤3.5cm的HCC患者,其中单电极针使瘤体完全坏死的平均治疗次数为3.3次,而伞形电极针仅为1.5次,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01Lo等用伞形电极针治疗的一组瘤体直径2.0~7.0cm的HCC患者中,肿瘤完全坏死率达到80%02单电极
双电极WE7568射频肿瘤消融仪WE7568射频肿瘤消融仪治疗范围最大消融直径可达7CM的球形(离体动物实验)肝脏活体实验最大消融直径为5cm治疗过程中交替产生高能RF和低能RF,当高能RF结束,产生低能RF时电极针临近组织温度下降,当再次转为高能RF时,有利于热能传导,扩大治疗范围Goldberg用自冷却电极针进行试验,脉冲RFA在人体肝脏的凝固性坏死范围可达到3.7cm,明显高于普通RF时的2.4cm脉冲RFA01040203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会带走RF产生的热量:治疗区域温度下降凝固性坏死范围缩小凝固性坏死区域呈不规则形RFA时阻断治疗区域的血流,可以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疗效改变组织的生理特性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LC)仅5%~15%的患者可以接受根治性切除术01非手术疗法在PLC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动脉化疗栓塞(TACE)热疗冷冻治疗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02概述热疗体外热疗射频(RFA)组织间插植热疗激光微波腔内热疗热灌注全身热疗原理不同温度对细胞影响:60。C~100。C是RFA治疗肿瘤的最佳温度范围40。C仍可保持稳态42。C~45。C极易受外界刺激引起损伤46。C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性损伤60。C~100。C发生凝固性坏死105。C组织成分出现炭化,会影响热能传导破坏肿瘤血管抑制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损伤细胞膜破坏细胞器高热杀灭癌细胞最终导致癌细胞凝固性坏死的机制:RFA可以通过经皮、腹腔镜和开腹3种途径治疗肝脏肿瘤。01局部麻醉,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以采用超声、CT等影像学方法导引,治疗费用低03经皮RFA02用常规超声作为导引,有时肺部和胃肠道气体会影响病灶和电极针的显示04治疗途径经皮穿刺超声导引经皮穿刺CT导引能发现被其它影像学检查遗漏的小病灶,通过腹腔镜可以暂时性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提高疗效增加患者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增加操作难度,提高治疗费用腹腔镜RFA腹腔镜RFA创伤最大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术后恢复时间长、可重复性差等1除了经腹腔镜途径的优点外,还具备以下优势:与手术切除相结合处理多发病灶,可以推移肠道、胆囊等空腔脏器,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2开腹RFA病灶直径≤4cm,数目不超过3个,且无肝外转移是RFA的最佳适应症,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如病灶直径或数目超过上述标准或已有肝外转移,可以酌情进行姑息性治疗壹贰适应症肿瘤直径≤4cm肿瘤直径4cm消融直径:5cm6次消融直径=单次直径×1.25肿瘤直径4cm×1.2514次消融直径单次直径×1.66肝门区肿瘤,会损伤较大的胆管分支,引起胆瘘或胆管狭窄肿瘤临近胆囊、胃、肠道等空腔脏器为相对禁忌症,可以通过开腹RFA治疗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终末期患者有肝脏穿刺的禁忌症,如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败血症等禁忌症并发症有学者总结了41组经皮RFA病例,共2320例患者,认为RFA治疗肝脏肿瘤的并发症如下:轻微并发症:肝区疼痛发热胸腔积液皮肤灼伤胆管分支狭窄01穿刺道种植:0.5%腹腔内出血:0.5%肝脓肿:0.3%020304消化道穿孔(不包括后述死亡病例):0.2%,绝大多数有腹腔外科手术史,引起胃肠道固定粘连血气胸:0.1%其它: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