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中药功效阐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用中药炮制(炙)功效阐微
编著者 李 源
关于中药的炮制及本书编写的目的
余从事中医工作近20年,关于中药炮炙方面的资料、论述,历代医家不乏论述,而关于中药材炮制以后功效变化的阐述,则多见于个人经验及只言片语的零星论述。系统收集、整理、论述的不多。这样,中医师在临床上给患者治病时,用药、选药就受到了很大限制。比如:柴胡一药,临床上的应用炮制方法不一,其功效各异。炒柴胡、醋炒柴胡、鳖血炒柴胡等的功效分别是什么呢?还有其它的很多中药材炮制后的功效变化又如何呢?我们感觉在临床上迫切需要一本这样的小册子置之案头,以备查阅。
有鉴于此,我们不揣浅陋收集、整理、参阅、综合大量资料,结合我们自己的一些经验,编写了这本关于中药材的炮制,及炮制以后功效变化的小册子。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收集、整理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以后的功效变化,其中尤其是在中药材的炮制以后功效变化方面作为重点论述。这也是编写这本小册子的基本目的之一。
希望能给广大中医同道们带来一些有益的收获,使我们的临床用药经验、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发现本次编写过程中的错误,指出其中的不足,以便再次印制时加以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编著者:河北宁晋 李源
一、解表药
1、麻黄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炮制品有:炙麻黄
炙麻黄:去净麻黄片,加炼蜜与开水适量拌匀、稍闷后置锅内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表面显火黄色,即取出摊晾(麻黄10公斤,用炼蜜1.5公斤)。蜜炙后可增加润肺止咳的作用。
2、荆芥
性味归经:辛平或辛微温,入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血。
炮制品有: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
荆芥穗:即单用花穗加工后入药,本品芳香气烈,作用较强,尤其擅长疏散头面之风。
炒荆芥:取荆芥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制后发散之力缓和。
荆芥炭:取荆芥用武火炒至黑色存性入药,亦称黑荆芥。炒炭后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3、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解表、祛风湿。
炮制品有:炒防风、防风炭
炒防风:取防风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略有焦斑,取出摊晾。炒后可缓和其发散之性
防风炭:取防风片,文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取出略洒清水,熄灭火星,晒干。炒炭后具有温经止血之功。
4、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止咳。并作局部麻醉药。
炮制品有:炙细辛
炙细辛:细辛段加蜂蜜润之,用微火炒至蜜吸尽入药即可。可使细辛辛散之力缓和,温燥之性减弱,用于温肺化饮而不伤阴,适于老年体弱者。
5、苍耳子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入肺经。
功效: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炮制品有:炒苍耳子
炒苍耳子:去刺苍耳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深黄色。炒后可减低毒性。
6、牛蒡子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消肿解毒。
炮制品有:炒牛蒡子
炒牛蒡子:将净牛蒡子,置文火锅内炒至有香味、颗粒鼓起微见焦斑,取出摊晾,研碎或轧扁后入药。炒后可减低其寒滑之性,无损中焦阳气,并使具有特异香气,增强药效,对老年体弱者较适宜。
7、葛根
性味归经:辛甘凉,入脾、胃经。
功效:解肌透疹、生津止咳、升阳止泻。
炮制品有:煨葛根
煨葛根:将锅烧热,撒下麸皮见起烟时,将葛根片放入锅内,用铲翻动,炒至深黄色,略见焦斑时,取出摊晾,筛去焦麸皮,备用。(每葛根10公斤,用麸皮1公斤)炒煨后能使药性缓和,凉散之性减缓,专用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和胃止泻之力增强。
8、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入肝、胆、三焦、心包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炮制品有:炒柴胡、醋炒柴胡、鳖血炒柴胡
炒柴胡:取柴胡片于锅中清炒至微焦为度,亦可加陈酒或麦麸皮拌炒。炒后可避其凉性,而增强升举清阳之效。
醋炒柴胡:取柴胡片,用米醋(柴胡10公斤,用米醋1公斤)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见焦斑,取出摊晾。经醋之后独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之功。
鳖血炒柴胡:取柴胡片用鳖血和黄酒拌匀(每公斤柴胡,用鳖血100克与黄酒150克和匀稀释后拌柴胡),入锅内文火炒干,取出摊晾,炮制后能养阴制疟、消痞快,对肝郁而阴亏者尤其适用。
9、升麻
性味归经:辛甘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炮制品有:炙升麻
炙升麻:取升麻片用炼蜜(升麻10公斤、用炼蜜2公斤)拌匀,加水适量,置锅内文
火炒至蜜水吸干,呈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晾。炙后可增强升举阳气之效。
二、清热药
1、石膏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炮制品有:煅石膏或熟石膏
煅石膏:取生石膏,置煅锅内,用武火煅至内外全部呈粉白色时,取出摊晾。煅后可减低其寒凉之性,而增加其收敛生肌的作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