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DMA无线网络-PN算法.doc

发布:2018-01-10约7.95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N规划算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PN规划的原理,并结合现网PN规划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PN规划的算法。 关键词:PN规划,邻区,复用距离,码片 1.前言 CDMA系统是采用比值为1的频率复用方式,通过导频的不同相位来区分不同的基站(或者扇区),即在上下行链路上的每一个逻辑信道与相同的配置给特殊基站(或者扇区)的码序列相乘。这样避免了GSM系统那样复杂的频率规划,但是却可能由于传播时延(邻PN-Offset干扰)和导频偏置复用距离不够(同PN-Offset干扰),使得一些非相关的导频信号看起来一样。邻近的PN-Offset干扰是影响宏小区基站覆盖的主要因素,而相同PN-Offset干扰是影响微小区基站覆盖的主要因素。因此,PN码序列偏置规划是CDMA系统特有的问题。 2.基础理论 2.1相同的PN码序列偏置 2.1.1 保证非理想指峰不出现在激活集搜索窗中 假设两个基站正在使用相同的PN码序列(即有相同PN偏置的PN码序列),那么这两个基站之间所必须的最小距离是多少呢?图2.1显示了这种情况。 X个码片 Y个码片 基站 移动台 PN1=PN2 图2.1 有相同PN偏置码序列的PN偏置规划所显示的情况 在图2.1中,移动台位于蜂窝2的边缘,并且基站2为这个移动台服务。在移动台和基站2之间的距离而造成的传输时延是Y个码片。而在移动台和基站1之间的距离而造成的传输时延是X个码片。基站1是由PN码序列1定义的,而基站2是由PN码序列2定义的。在这个说明中,PN码序列有相同的PILOT_PN,或者是相同的PN偏置。 图2.2显示了时域中的PN码序列。 X 发射PN1 接收PN1 Y 发射PN2 接收PN2 SRCH_WIN_A W/2 图2.2 在时域中的PN码序列,对图2.1中情况的相应说明 当不同的基站发射PN码序列(PN1)和PN码序列(PN2)时,当它们被排列成一行。但是,在被移动台接收之前,PN码序列1延迟了X个码片,而PN码序列延迟了Y个码片。移动台使用搜索窗口SRCH_WIN_A来截获和接收经历了传输延迟的导频信号。注意SRCH_WIN_A是始终在最早到达导频的中央。 当前移动台正在由基站2服务。如图2.2所示,假如接收到的PN码序列1落入了移动台的SRCH_WIN_A之中,被移动台截获的信号而成为PN码序列2的一个多径分量。然后移动台将在SRCH_WIN_A之中解调两个导频信号并且对它们进行组合尝试。结果由于这两个信号没有相同的信息内容就出现了干扰。在这种情况下,PN码序列1被认为是PN码序列2的别名干扰(即移动台错误的认为接收到的PN码序列1是PN码序列2的多径分量)。 为了避免PN码序列的别名干扰,延迟X对于PN1必须足够的大以落到SRCH_WIN_A的外面。换句话讲,X必须大于Y与W/2之和,其中W是以码片为单位的SRCH_WIN_A的大小。所以避免PN偏置别名干扰的必要条件是: XY+W/2 (2.1) 假如我们将Y当做蜂窝2的覆盖半径R(以码片为单位),则我们能够利用(2.1)式得: X-YW/2 X-Y+(X+Y)W/2+(X+Y) 或者 DW/2+(X+Y)-X+Y DW/2+2R 由于一个码片相应的距离为244m,在使用相同PN偏置的两个基站之间物理距离的条件为: d244(W/2+2R)=122W+2r 其中d是以m为单位,r是基站2的覆盖半径,以m为单位,W是SRCH_WIN_A的大小,以码片为单位。 注意在时域中的分离不是避免PN偏置别名干扰的唯一办法。我们也能够使用接收到的导频强度来分离具有相同PN偏置的两个导频。假如在基站1和移动台之间的路径损耗足够的大,则PN1在到达移动台之前将经历衰减。因此,即使PN1落入了SRCH_WI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