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9页.doc

发布:2017-09-18约1.59万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电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 a、承办单位 有限公司 b、项目法人代表 c、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公司于年注册成立,是专业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开发、生产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一直专注于高端新能源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专业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的几家公司之一。在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公司深刻认识到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始终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公司还将拟建了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安全测试中心,这些都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供了保障。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动力电池的投入,扩大动力电池生产、研发能力,着力推进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等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发展,将建设成为能够为客户提供整体电源解决方案的国际一流的国际化、技术、质量型公司,成为新能源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公司正全力以赴,抢抓机遇,力争尽快建成我国最大的绿色能源基地和科、工、贸一体的多元化经营集团,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1.3 项目拟建地点 1.1.4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1.1.5 研究工作的依据 1.1.6 研究工作的范围 a、市场预测 b、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c、厂址选择 d、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e、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供应 f、节能、节水措施 g、环境影响评价 h、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i、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j、项目实施进度 k、投资估算 l、融资方案 m、财务评价1.1.7 项目提出的理由作为锂离子电池家族的新成员,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里,几乎被推崇为最完美的电池。目前,认同磷酸铁锂前景的企业不计其数,磷酸铁锂材料和电池行业很值得创业资本介入,市场前景广阔,且投资小,回报大。有国家政策以及业内资本的推动,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有新的企业进入,而老的企业在技术工艺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国内的磷酸铁锂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用水,可满足用水要求0kV供电专线供给,可满足本项目的用电需求;采暖由热电厂集中供热,市政蒸汽管道已经敷设至厂区外,用汽有保障。 1.3 推荐方案及研究结论 1.3.1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1.3.2 生产方法1.3.3 厂址概述1.3.4 主要原辅材料供应1.3.5 全厂劳动定员与劳动力来源 生产工人从社会或学校中招聘。 1.3.6 环境保护m3/d,经厂区污水管道一并收集进入新建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后出水满足《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5-2007)中的“二级排放”标准,即: CODcr≤100mg/L,BOD5≤30mg/L,SS≤70mg/L,石油类≤8mg/l,PH=6.0~9.0。 b、废气治理: ① 粉尘:本项目制浆工段收集的粉尘自动回用到搅拌机中进行加工生产。 另外,项目制片和卷绕工段有少量的粉尘散落,通过车间无组织排放。 ② NMP(N-甲基吡咯烷酮) 有机废气:项目涂布烘干过程中产生的 NMP 废气送回涂布机重复利用,节约能耗。 c、废渣治理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布袋收尘装置回收的粉尘可全部回用于生产;生活垃圾由环卫部分外运填埋处理,统一处置,不外排入环境。少量废包装材料部分可外卖综合利用,其余不可综合利用的可与生活垃圾一道由环卫部门外运填埋处理。 d、噪音治理 通过采取噪声处理措施后,车间混响声可控制在70dB(A),噪声经距离衰减及逾量衰减后,传到厂界的噪声控制在:昼间≤60dB(A);晚间≤50dB(A),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II级标准要求。 1.3.7 项目投资 其中建设投资构成: 1.3.8 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 总成本费用 万元 年收入 万元 年利润 万元 1.3.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投产第一年达产80%,投产第二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3.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生产规模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t/a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只/日 2 总投资 万元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 投资指标 元/百元 3.2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建设资金 元/百元 3.3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 元/百元 3.4 投资强度 万元/亩 4 项目定员 人 其中:工人 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