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
一、高层建筑的界定与分类
我国高层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住建筑,基本以层数划分,即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另一类工业厂房、库房和公共建筑,以高度划分,即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库房和公共建筑。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我们习惯上称为超高层建筑。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
高层建筑的最主要特征是高,由于很高,使得水平力(风力与地震作用)成为第一位的、起控制作用的荷载,而竖向荷载的作用成为第二位的作用荷载。因此,高层建筑结构也不同于单层、多层建筑,由于地震和风产生的内力往往大于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所以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要考虑有利于抗震和抗风的要求。
目前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外筒式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筒束结构体系、钢外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钢筋混凝土外框架筒-钢内框架体系等。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火灾温度作用下,其受力性能便发生变化。当受热温度低于400℃时,钢筋与混凝土可以共同受力,但温度再高时,受力性质就会恶化。梁、板的受拉钢筋随温度升高,变形加大,当温度在370℃以上时,钢筋截面变小,构件挠度增大;混凝土在400℃以上时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构件承载力减小。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从总体上说是有较强的耐火性能。但有时不可避免地局部采用一些钢结构,如旋转餐厅、外墙连接件等,如果不采取防火措施,则会成为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钢构件在300—400℃时强度便急剧下降,产生塑性变形,600℃失去承载能力而倒塌,无防火措施的钢结构只有15分钟的耐火极限。因此,钢结构可耐受最高温度不超过450℃,平均温度不超过350℃。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一快两难”。即:火势蔓延速度快,途经多,易形成立体火灾;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扑救难度大。
(一)、火势蔓延速度快,途经多,易形成立体火灾
在高层建筑中,热对流是火势蔓延的主要形式,火风压和烟囱效应是火势蔓延的动力,500℃以上的高温烟热是火势蔓延的条件。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烟囱效应:高层建筑烟气扩散和火灾扩大蔓延的重要机理
(1)高层建筑的中性层
(2)正反热压作用的概念
(3)烟囱效应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2、火风压——造成火势卷叠
房间内物品着火后,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室内温度逐步升高,温度升高又使室内空气体积膨胀,这种膨胀又由于受到有限空间的影响,从而表现为压力升高,这种压力称之为火风压。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体积的不断膨胀,压力也会越来越高,高温烟热气流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就会寻找突破,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扩散。
3.强风带对火势蔓延的影响
4. “大开口”对火势蔓延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火势蔓延的途径
1、高层建筑火势可通过门、窗、吊顶、走廊等途径横向蔓延。也能通过横向的孔洞、管道、电缆桥架蔓延。
2、竖向管井、竖向孔洞、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常常是高层建筑火势垂直蔓延的主要途径。设计、施工或管理不好时,这些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
3、火势突破外墙窗口时,能向上升腾、卷曲,甚至呈“跳跃”式向上蔓延,使外墙窗口也成为垂直蔓延的途径。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4、辐射强烈或风力很大时,火势还会向临近建筑物蔓延。
5、热辐射。
窜到建筑外部的火焰,其辐射热有时也能引起邻近建筑物着火。火焰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对邻近建筑物的威胁也就越大。
6、热传导。
高层建筑中水电、煤气、通信等各种用途的金属管道纵横交错,由于金属良好的导热性,发生火灾时,有可能造成火势蔓延。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三)、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1、烟雾扩散影响
2、疏散距离影响
3、人员拥挤影响
4、人员伤亡影响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伤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中毒、窒息
2、火焰烧灼
3、跳(坠)楼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四)、扑救难度大
1、楼层高,攀登难。
(1)登楼消耗体力大
(2)登高途径少
(3)战斗展开时间长
2、灭火用水多,供水难度大
(1)铺设水带途径少,难度大
(2)供水压力高,水带易爆裂
(3)灭火用水多,满足要求难
(4)玻璃幕墙坠落破坏力强,威胁大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3、消防灭火设施装备不够完善
(1)现有消防车的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高层建筑的高度。
(2)举高消防车、消防直升机作用有限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四、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原则
1、充分发挥自救原则,扑救初期火灾
(1)高层建筑起火后,5---7分钟灭火救人的最佳时机
(2)从燃烧面积来看,国外一般认为: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