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树移栽技术的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方大树移栽技术的要点
【摘 要】 由于大树对城市景观绿地的特殊功能,许多城市相继提出并实施大树引入城市工程。大树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工程建设中,有些工程往往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效果,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但在天气寒冷的北方地区,大树移栽并非易事, 其移栽施工的成败优劣直接影响到绿化工程的效果和效益。本文从大树移栽原理出发,提出了北方大树移栽成活的几点关键技术及管护要点,以确保大树成功移栽。
【关键词】 北方大树 移栽技术 要点
随着现代城市对景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园林绿化造景的需要,大规格苗木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大树移栽以其优化城市绿地结构、改善城市绿地景观等特点逐渐被采用,同时也是对一些珍稀名树、古树进行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为在城市及园林绿化中大量使用大树移栽,同时各地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加大,大树移栽的技术现已较为成熟,有部分地区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规范性的技术要求。在参考各地已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本地多年参与及指导大树移栽中总结的经验,经分析归纳,整理出一些在本地适用的技术要点,以备在相关工作中应用和参考。
1 大树移栽概述
大树的界定,一般指树体胸径在15-20cm以上,或树高在4-6m以上,或树龄在20年左右的树木,在园林工程中均可称之为“大树”。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少应用,90年代在各个大城市开始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绿地建设水平和树木栽培技术的提高,大树移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功率也有很大提高。
2 大树移栽前的准备
2.1 大树预掘
为了保证树木移栽后能很好地成活,可在移栽前采取一些措施,促进树木的须根生长,这样也可以为施工提供便利的条件。常用下列方法:
2.1.1 多次移植法
此法适用于专门培养大树的苗圃。速生树种的苗木可以在初定植时每隔1~2年移植一次,待胸径达6厘米以上时,可每隔3~4年再移植一次。这样,树苗经过多次移植,大部分的须根都聚生在一定的范围,因而再移植时可缩小土球的尺寸和减少对根部的损伤。因为会造成树体生长减缓,在北方,慢生树种不建议采用此方法。
2.1.2 预先断根法(回根法)
此法适用于一些野生大树或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的移植。一般是在移植前1~3年的春季或秋季,以树干为中心,小于移植时土球尺寸为半径画一个圆或正方形,再在相对的两面向外挖30~50厘米宽的沟(其深度则视根系分布而定,一般为60~100厘米);对较粗的根应用锋利的锯或剪,齐平内壁切断,然后用沃土(最好是砂壤土或壤土)将沟填平,分层踩实,定期浇水,这样便会在沟中长出许多须根。到第二年的春季或秋季再以同样的方法挖掘另外相对的两面。到第三年时,在四周沟中均长满了须根,这时便可将树移走。挖掘时应从沟的外缘开挖,断根的时间可依各地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对价值较低树种,或因其它原因无法提前三年断根的大树,可在前一年一次进行环状断根。
2.2 大树的修剪
修剪是树木在移植过程中,对地上部分进行处理的主要措施。修剪枝叶是修剪的主要方式,凡病枯枝、过密交叉徒长枝、干扰枝均应剪去。修剪量与树种不同、移植季节、根系等情况有关。除修剪枝叶的方法外,阔叶树种有时也采用摘叶、摘心、摘果、摘花、除芽、去蘖和刻伤、环状剥皮等措施。
落叶树移栽前对树冠进行修剪,裸根移栽一般采取重修剪,剪去枝条的1/2-2/3。带土移植则可适当轻剪,剪去枝条的1/3即可。修剪时剪口必须平滑,截面尽量缩小,修剪2公分以上的枝条,剪口应涂抹防腐剂。落叶树修剪时可适当留些小枝,易于发芽展叶。对易分泌树脂的针叶树应在移植前一周进行修剪。
因疏枝造成的直径在4厘米以上的伤口,应用融化的石蜡封口后包扎黑色薄膜或用伤后涂补剂涂补。在树木生长期移植的,移栽前应对苗木叶面和小枝喷施蒸腾抑制剂。
2.3 灌水
苗木挖掘前2天灌足水,使大树的根系、树干贮存足够的水分,以弥补移栽造成的根系吸水不足。而且,根系周围的土壤吸收充足的水分后容易挖掘,土球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裂开。在北方冬季,视气温高低,灌水时间可提前至5~10天,灌水量不宜过大,以使土壤冻结至一定程度,以免冻土过于坚硬,造成挖掘困难,又可避免土球破裂。
2.4 编号定向
编号是当移栽成批的大树时,为使施工有计划地顺利进行,可把栽植坑及要移栽的大树均编上一一对应的号码,使其移植时可对号入座,以减少现场混乱及事故。
定向是在树干上标出南北方向,使其在移栽时仍能保持它按原方位栽下,以满足它对蔽荫及阳光的要求。
3 大树移栽
早春和晚秋是大树移栽成活率较高的时期,大树移栽应尽量迁择在这两个季节进行。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因多方因素影响,在北方除冬季外,其它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