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清高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漫 话 清 高
教材分析:
《漫话清高》具体编排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作者定位于一个“漫”字,写得轻松又平实。随意谈论,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认识和启迪。本篇的成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发展学生的健康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有着启发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散文,高二的学生已有所接触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分析鉴赏散文的方法。《漫话清高》这篇散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围绕“清高”是如何来“漫话”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弄清“清高”一词的内涵和发展,了解古人评定“清高”的标准。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和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提高感悟和阅读文化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一点清高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洁的品格。还是很有必要的。
教法、学法:
自读感悟 导读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①理解作者关于“清高”的观点,并理清课文中所举历史人物以及与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的关系。
②品析文中议论性语句所隐含的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清高”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早自习我们一起预习了《漫话清高》这篇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这是一篇文化随笔,也是一篇说理散文,文题中的“漫话” 最能体现本文体特点,作者文笔飘逸灵动,材料翔实,事例精当,记叙,说理,抒情有机融合,论述深入,体现了作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
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训练大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来快速筛选、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著名主持人答记者问。
记者:有人问香港凤凰电视台著名栏目《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听很多人说你挺清高的。”
鲁豫回答说:“可能应该是吧,不是表现得比较清高,而是我算个比较清高的人,我不太喜欢“清高”这个词,总觉得它有点怪怪的,或许应该说是有点小脾气,傲气,比如我碰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就会比较冷淡。我不是那么快熟的人,这种性格是与生俱来的”。
同学们,请大家快速开动脑筋思考:陈鲁豫说的“有点小脾气、傲气,比如我碰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就会比较冷淡”。这是清高吗?能不能举出你心目中的清高人士来说说你对清高的理解。我抽几个同学来谈谈你的看法哈。刚才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有同学说“朱门酒肉臭”是清高,有同学认为“贫者不受嗟来之食”是清高,还有同学认为“当官不为钱”是清高,还有同学举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来加以说明。看来大家的见解不相同哟。好,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在这里,不作深入讨论。等我们弄明白了本文,再继续讨论。
那么,清高的含义是什么呢?文章中关于“清高”的含义是如何解释的?和陈鲁豫的理解是否相同?作者又是如何加以阐述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合作、探究(8分钟)
下面请大家前后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讨论如下问题。小组中每人负责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后先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我们一起来交流看法。(问题如下,请大家看幻灯片,1—7小题的答案都在文中,请大家快速锁定范围,找出关键语句,稍加提炼即可。这几个题难度系数较小,只给五分钟,希望大家抓紧时间。)
小组讨论如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1、文中分别举了哪些历史人物来说明清高的内涵?哪些人物是被公认为清高的,哪些人物没有得到公认?
2、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3、林和靖、倪云林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4、作者举诸葛亮、苏武等人的例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李白、孟浩然为什么不算清高人士呢?
6、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清高?
7、阅读最后一节,请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清高还有必要吗?
三、成果交流(20分钟)
1、文中分别举了哪些历史人物来说明清高的内涵?哪些人物是被公认为清高的,哪些人物没有得到公认?
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被公认为历史上的“清高”人物,诸葛亮、苏武、?汲黯、魏征、颜真卿、史可法?、李白、孟浩然等没有得到大家的公认。
下面我们就来走近历史上的这些清高人士,了解他们的清高行为。(出示许由的幻灯片)
答)
传说尧年老时因儿子不成器,便想找人继承他的王位。有人推荐了隐士许由。他就几次去拜访,皆未遇。有一次,尧到嵩山巡视,就碰到了许由,请他出山辅政,并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当晚就逃回了箕山。尧又追到了箕山,许由仍不从,就逃到颍水边,遇到了巢父,经过巢父地点化,许由顿然醒悟,就带着妻子儿女南下,来到了九疑山下的小溪旁,结庐隐居。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个清高人士。
(出示陶渊明的幻灯片)陶渊明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