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道 复仇 义——水浒传正义思想探究-heavens revenge righteousness a probe into the justice thought of outlaws of the marsh.docx

发布:2018-09-06约2.39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道”、“复仇”、“义”—— “天道”、“复仇”、“义”——《水浒传》正义思想探究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PAGE 1 PAGE PAGE 10 引言 一、文学与法学的内在关联 通过解读文学文本来研究法律现象在时下颇为常见。这些研究一般选取的 都是那些影响广泛的戏剧、小说、电影,以之为素材,或考察具体的法律制度 及其发展状况,如徐忠明的《武松命案与宋代刑事诉讼制度浅谈》1;或思索抽 象的法哲学问题,如苏力的《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2;或阐 述某种法律文化的特点与旨趣,如梁冶平的《法意与人情》3。这些研究成果受 到了读者们的欢迎,因为这些研究寻找到了文学与法学之间的契合点,满足了 读者们的一般需求,从对于法律理解的角度看,相较于那些冷冰冰的法条阐释, 这些研究成果由于吸取了文学作品的一些优点,文笔更为生动、轻快,因而更 易于为普罗大众接受。这正是近年来时兴法律与文学研究的重要原因。 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来阐释法意,这一研究路径是否是一个好的研究路径 呢?换一句话说,文学作品是否能够可靠地反映法意呢?笔者认为,文学作品 可以成为探究法律现象、可靠反映法意的重要手段。这是由于:首先,文学与 法学都是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 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尤其是文学浓郁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十分有助于 法律问题的发现和理解;而且,两者常常具有相重合的主题,比如复仇主义、 社会行为规范等等。其次,从更深层次上看,文学与法学都是一门关于人的学 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是人通过自己的‘全部感觉’对对象化 世界的占有,是人的‘内在尺度’在对象世界中的实现。”4体现出鲜明的人文 精神和富有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具体而言,文学与法学都是人类对自身生存 模式的建构和探索。文学描述人的生存状况,并表达一种理想生活的诉求;而 法学研究的目的亦在于建构一种制度,实现人的理想生存。法学的描述比之文 1 徐忠明:“武松命案与宋代刑事诉讼制度浅谈”,《历史大观园》,1994 年 11 期,第 6 页。 2 苏力:《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年版。 3 梁冶平:《法意与人情》,北京:海天出版社,1992 年版。 4 陈根香:“人学刍论”,《盐城师专学报》,1997 年第 1 期,第 10 页。 学,往往更加趋于抽象、概括,然而,两者不同的书写方式并不影响它们书写 内蕴的一致性。卡夫卡在《爱与正义》中说到:“一切都是法院”,《基督山伯爵》 描述的监狱的墙上写着“上天会主持公道”语句,这一切都表明,法学与文学 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对法学的一种经典阐 释。 二、《水浒传》: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法哲学的教科书 在一般人眼里,《水浒传》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与法律似乎关系不大, 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水浒传》,而很少探寻 其中包含的法哲学意旨。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有所改观,有很多学者开始从法律 的角度研究《水浒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曾代伟先生的《水浒和宋代 法律制度》5,从法律史的角度简要考察了《水浒传》里所体现的宋代法律制度; 徐忠明先生的《替天行道与江湖世界——以〈水浒传〉为中心》6,解读了《水 浒传》的法律文化意义,认为《水浒传》揭示了中国传统法制和权利生态之间 所存在的复杂关系;卜安淳先生的《从〈水浒传〉看中国古代的犯罪》7和《从 〈水浒传〉看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治观念的层次性》8,前者分析了《水浒传》所 描述的各类犯罪形式、犯罪原因、社会防控机制和犯罪文化,后者则对《水浒 传》中从统治者到执法者再到普通民众各个不同阶层的法观念进行剖析;乔新 生先生的《〈水浒传〉的法律解读》,9以小品文的形式探讨了《水浒传》所反映 的正义与秩序问题。 这些论述以小见大,观点清晰,剖析深刻,不可不谓之经典,然而它们多 是从法律史学或法律文化的角度着手,考察古代中国的违法犯罪以及与之相关 的制度、观念和文化,对法律哲学的问题却鲜有触及。笔者认为,《水浒传》固 然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犯罪与法律问题,也折射了中国传统社会丰富多彩的法 5 曾代伟:“水浒和宋代法律制度”,《文史知识》,1985 年 2 期,第 13 页。 6 徐忠明:“替天行道与江湖世界——以〈水浒传〉为中心”,《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0 年第 1 辑,第 3 页。 7 卜安淳:“从〈水浒传〉看中国古代的犯罪”,《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社科版)2001 年 5 期,第 136 页。 8 卜安淳:“从〈水浒传〉看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治观念的层次性”,《南京大学法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