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及优化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及优化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
摘要:目前,许多集团公司都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利用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和新型的财务核算共享信息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价值,本文从叙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模式、构建及流程再造方面入手,以华为公司为例,通过华为公司财务发展及变革历程来引出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设计,并且分析了华为财务共享中心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希望能为其他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数据时代,华为公司,流程设计
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出现数据滞后、信息失真、效率低等问题,企业都在逐渐对财务战略和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并开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其他新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财务共享中心,财务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能化引发财务组织模式变革,企业从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模式,实现业财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文献综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源自于1980年的美国,一些全球领先的企业也开始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理念。迄今为止,世界财富五百强企业有86%都实行了财务共享服务。[1]在国外的研究当中,Bryan Bergeron(2003)在其著作《Essentials of Shared Services》中对共享服务作出解释为一种半自主性的方式,将原有业务单元的经营职能集成到一个集中的新业务单元中。他对财务共享概念的总结是第一个被学术组织广泛认可。[2]2004年,刘汉进在《共享服务的决策、实施与评价研究》一文中写到共享服务是公司中一种组织管理职能的方式,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IT技术、财务等多个领域,能实现资源整合和功能整合。[3]山东大学燕纪华(2018)在其论文中谈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以互联网IT技术为主要的依附载体,通过以标准化和流程化作为财务业务处理的基本准则,将财务作业进行集中化处理,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加企业价值为主要目标的新兴财务管理模式”。[4]
国内学者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的研究关注点是不同的:姚树俊、盛兆美、和征(2019)建立了“财务共享——财务流程再造——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对实行了财务共享的56家企业运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财务共享集成性和及时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业务流程再造在财务共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技术流程再造在财务共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的结论。[5]马健、李连军(2020)以财务共享模式作为样本,研究其对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公司运营状态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并提升了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6]虽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不尽相同,但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运营的主要观点却是相对一致的。在梳理了大部分的国内研究成果之后,我们发现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和运营更多地考虑了国内的法律、制度和文化,更多地结合了国内环境的实际发展和自身企业的特点。
二、华为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分析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
自2005年以来,华为建立了全球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实施统一的ERP系统、在全球领域成立了七大财务共享中心,财务部进行了深化改革,给华为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价值。2012年,中国区的财务共享中心从深圳搬到了成都。
华为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财务和业务链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司的业务人员已经意识到,财报不仅仅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从设计的前端开始对后续的财务结果产生影响。财务共享中心就如坚固的财务大坝,将类似的业务集中到一处高效地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监督,而且可以节约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
华为这种改革,并不是个例,目前,国内许多企业正逐步加入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这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展和创新的趋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有完整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业务的顺利发展。目前,华为的财务体系分为账务、财经、内审三部分,其中包括账务管理部、销售融资与资金部、财经管理部、区域财经管理部、审计部、监控部、IFS项目变革组。其中华为的账务管理部,负责全球会计账务集中处理。华为的账务管理部把员工的职能划分的特别细,账务管理部岗位分为:一是员工薪酬中心,其职能为核算公司员工的薪酬;二是员工费用中心,负责审核员工的报销费用;三是应付中心,负责核算采购成本;四是应收中心,负责核算销售成本;五是总账;六是共享中心,目前有七个,用于数据的搜集及集中处理;七是报告中心,为各个管理维度进行数据加工;八是会计政策中心。下面图1是华为企业财务体系组织架构图,图2是华为企业账务管理部组织架构图:
(二)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