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5-02-04约3.2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道路拥堵时间逐年上升,平均拥堵时长已超过50分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也对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以南京市为例,近年来,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300万辆,其中私家车占比超过70%。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ITS)逐渐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据国际智能交通协会(ITSAmerica)发布的报告显示,智能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智能信号灯控制、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技术在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美国的硅谷地区,通过实施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拥堵时间减少了30%,公交系统运行效率提升了20%。

(3)东南大学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为我国智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联合多家企业,开展了多项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例如,在智能公交系统方面,东南大学研发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通过对公交车辆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实现了公交车辆的最佳调度,有效缓解了公交系统运行中的拥堵问题。在智能停车系统方面,东南大学研发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通过实时发布停车位信息,引导驾驶员快速找到空闲停车位,大大提高了停车效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智能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文献综述

(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日益深入,主要集中在ITS的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在关键技术方面,学者们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诱导、智能交通监控、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张华等(2018)针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信号优化方法,通过分析大量交通数据,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智能调控。李明等(2019)研究了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交通诱导信息的实时更新和精准推送。在应用领域方面,学者们对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交通安全、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如王磊等(2020)针对城市交通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实现了对交通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在评价体系方面,学者们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如刘强等(2017)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智能交通系统性能评价方法,通过考虑多个评价指标,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

(2)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学者们对车辆检测、交通流量分析、交通事件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赵磊等(2016)针对车辆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检测算法,通过提取车辆特征,实现了对车辆的高效检测。陈婷等(2017)研究了交通流量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实现了对交通流量的准确预测。此外,学者们还对交通事件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如黄杰等(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事件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视频监控数据,实现了对交通事件的快速识别。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交通安全、交通环保等。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学者们对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交通监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李娜等(2015)针对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交通信号优化策略,通过考虑多种因素,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智能调控。在公共交通方面,学者们对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出租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张伟等(2016)针对智能公交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公交调度方法,通过实时传输车辆位置信息,实现了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在交通安全方面,学者们对交通安全预警、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刘勇等(2017)针对交通安全预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交通安全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实现了对交通事故的提前预警。在交通环保方面,学者们对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王丽等(2018)针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充电站优化布局方法,通过分析交通流量和充电需求,实现了充电站的合理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