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探究
中文摘要
激励对任何组织都很重要,某种程度上说领导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励下属努力的工作,公务员和其他组织成员一样也需要激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与各种利益结构的分化整合,各种管理制度和体制已暴露出许多弊端,传统的公务员激励机制毫不例外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进和创建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公务员激励机制是历史的必然。建立和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刻不容缓。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发展水平上作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激励;公务员;机制;问题;对策
引 言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行政和社会公共管理的载体和实施者,其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组织实施行政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这一基本行政职能的实现,以及各级政府各项既定方针和政策实施的效果。那么现在我国公务员积极性的现状如何?公务员激励制度中有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作如下思考和探讨。
一、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1)湘谭大学管理学院梁丽芝在《重塑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原则及理想模型》一文中指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重塑的理想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激励为基点,政治激励为特点,并辅之以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多元化,制度化激励机制。这一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重庆大学的郅鹏在《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激励形式过于单一,重精神激励,轻物质激励,激励过于流于形式,晋升依据不合理等。
(3)厦门大学的单羽在《经济人假设与政府公务员机制的构建》中提出公务员考核内容和指标缺乏合理依据,低工资,乱补贴,乏福利的分配模式弱化了激励效果等。
2、国外研究综述
(1)内容型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认为只有工作本身的内容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相反,如果工作内容并不受员工喜爱,就算工资给的再高,员工也会消极怠工。 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 “ERG”理论。
(2)过程激励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维克多·弗隆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从需要的未满足到满足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并导向目标持续下去的。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除不公平感,计件制职工则以降低质量,增加产量的办法来维持收入。效价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管理者应该同时注意提高期望概率和效价。仅仅重视激励是片面的,应该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提高他们对自身的期望概率去提高激励水平,创造较高的绩效目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