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河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第一节 工程概况 1
第二节 气象水文 5
第三节 工程地质 5
第四节 工程任务和规模 6
第五节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7
第六节 水土保持 9
第七节 施工组织设计 9
第八节 招标投标 10
第九节 挖压拆迁及移民安置 10
第十节 环境保护 10
第十一节 工程管理 11
第十二节 设计概算 11
第十三节 工程经济评价 11
第二章 气象水文 14
第一节 气象 14
第二节 水文水利 14
第三章 工程地质 19
第四章 工程任务和规模 29
第一节 社会经济概况 29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9
第三节 工程任务及规模 32
第五章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6
第一节 设计依据 36
第二节 河道及堤防工程设计 37
第三节 建筑物工程 40
第六章 水土保持设计 91
第一节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91
第二节 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 91
第三节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92
第四节 工程进度安排 94
第七章 施工组织设计 95
第一节 施工条件 95
第二节 施工方法 96
第三节 施工导流 97
第四节 施工总布置 98
第五节 施工进度计划及主要技术供应 101
第八章 招标投标 103
第九章 挖压拆迁及移民安置 107
第一节 概述 107
第二节 工程占地及影响实物指标 108
第三节 移民安置总体规划 110
第四节 移民生产安置规划 113
第五节 移民房屋迁建规划 115
第六节 拆迁及移民安置对象 115
第十章 环境保护设计 117
第一节 综合评价 117
第二节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7
第三节 施工期环境保护 119
第十一章 工程管理设计 122
第一节 管理范围和任务 122
第二节 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122
第三节 管理单位定员编制 123
第十二章 设计概算 124
第一节 编制说明 124
第二节 工程投资 125
第十三章 工程经济评价 126
第一节 概述 126
第二节 工程投资 126
第三节 工程效益 127
第四节 工程经济评价 129
附件:
1、《XX县XX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研阶段)
2、《XX县XX河工程建筑设计图》
3、《XX县XX河工程河道设计图》
4、《XX县XX河工程河道土方、挖压土地计算表和拆迁数量表》
5、苏计农经发(2001)241号文第一章 综合说明
第一节 工程概况
一、概述
XX县地处XX市东南部,东接XX市宿豫县,北邻铜山县、邳州市,西南分别同安徽省灵璧县、泗县接壤,全县总面积1773km2,总人口1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XX县分属三个水系,分别是沂沭泗水系、废黄河水系及濉安河水系。废黄河横穿XX北部,高出两岸地面4~6m,自成水系,主要排泄废黄河滩地来水,废黄河在XX县境内排水面积204km2,被徐洪河截断后,废黄河来水可以通过魏工分洪道泄入徐洪河。废黄河以北属沂沭泗水系,在XX县境内面积为158km2,该区为黄墩湖地区,地势低洼,东部94km2为滞洪区,依靠邳洪河、民便河等河道将涝水排入皂河闸下中运河;废黄河以南属濉安河水系,流域面积1392km2,该水系主要排水河道有徐沙河、新龙河等,各河道汇入徐洪河,最后进入洪泽湖。
建国初期,XX县的旱、涝、碱、渍灾害十分严重,排涝能力低下,灌溉无水源,盐碱地占耕地面积的40%,为根治水患,增产保收,进行了多次重大水利规划和水利建设。
1958年的“三年水利规划”,强调以徐洪运河为纲,以原有沟渠河道为网,纲网成系,排灌分开,以庆安、古邳水库为头,以找沟、沙集节制闸为尾,首尾相顾,达到大引、大蓄、大排、大调度,变水患为水利,变死水为活水,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1958年春季开挖跃进河,夏季建成庆安水库,同时,徐埒运河(即徐沙河)也开工建设。
1963年由水电部牵头,苏皖两省共同制定了安河、潼河流域规划,并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规划徐沙河分段利用,从老龙河、小濉河、中渭河分流排水。
1970年制定了三水并用规划,即南部引用洪泽湖水,北部引用骆马湖水,西部高亢地区发展打井灌溉。当年建了民便河船闸和四座抽水站,并在排水基础上发展灌溉,逐步形成了梯级河网。
1979年全面制定了梯级河网规划,以“三横一竖”为骨干,建成四组控制工程,五个梯级,七个灌区,八十二条引水大沟。1976、1977年开挖第一期徐洪河工程。自此,以徐洪河为一竖,以徐沙河、新龙河、废黄河为三横的三横一竖水利工程布局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1990年冬XX市六个县会战最后一期徐洪河工程,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