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血的血战——中国补血产品市场竞争案例(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见血的血战——中国补血产品市场竞争案例(一)
2002年已过去了一大半,中国补血市场的战斗仍在继续。据业内人士分析,引燃这场战斗导火索的是去年年初刚上市的补血新品血尔。去年年初,包装鲜亮的血尔出现在沿海一带的大中城市。它凭借鲜明的市场定位主打城市女性,矛头直指定位宽泛的补血市场老大红桃K。为抵御血尔的进攻,一直号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红桃K,加大了对城市的“炮火”支持,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与此同时,另一个补血产品巨头东阿阿胶也在磨刀霍霍,力争扩大版图;上市不久的太太药业更是保持一惯的沉稳作风,既要保住诸侯混战的保健品市场份额,也不放弃争夺激烈的处方药市场;另外,靠广告轰炸争夺市场的朴雪、靠“浸入式感性诉求”广告取胜的朵而也在积极参与着这场“不见血的血战”……可以这样说,这两年的“血战”比前几年的“血战”更加残酷,企业如有丝毫松懈闪失,就会在市场上陷入被动。本文总结分析了两年来中国补血产品的竞争状况。请看本期“中国补血产品市场竞争案例”。
点评
保健品市场还是一池混水
张辉
细说起来,中国的“补”字本身就给了保健品企业许多机会,“补”字之博大、之抽象让很多企业生存了下来,反正最后的效果只是个“大概其”,喝了肯定比没喝好,大家就干吧,谁喊的声音大,谁的包装好,谁就能**。于是一轮接一轮的混战开始了,由于消费者根本就分不清小瓶子里的液体到底包含了什么“宝贝原料”,就只能从宣传上判断谁好谁坏,这种条件导致了保健品市场重营销、轻效用的现象。
直到今天为止,保健品市场还是一池混水,虽然政府对保健品的“功效”宣传作了很多硬性限制规定,“食”字、“药”字也清楚地分开,但保健品市场依然深不可测:比如保健品的成本到底有多少?为什么有些产品的零售价是成本价的10倍?这些问题企业不愿回答,因为企业不愿告诉你消费者有多傻,广告费有多贵,经销商有多黑,终端店有多狠。
对于保健品,判断只能来自你自己:如果感觉产品确实有效,价钱对于你自己来说还能接受,你就买吧。
1挑战
血尔打了红桃K的软肋
★印象。任何企图争夺市场第二位的品牌,在打法上一般都针对行业中的老大。血尔上市之初的包装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贵妇人,相形之下,红桃K则逊色许多。
★定位。针对红桃K面向所有贫血患者,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服用,血尔则在一点上突破,主攻女性市场,特别是白领阶层,因为白领阶层消费潜力最大。据有关资料,城市年轻女性是贫血的高发人群,城市白领女性是一个很大的潜在补血市场。从消费者群体的定位策略可以明显看到,血尔不想与红桃K正面相遇,而是避其锋芒。血尔要以分割市场的策略,以图占据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位,抢占一山头为王。这一招虽然没有起到“一剑封喉”的作用,却着实让红桃K吓出一身泠汗。
明眼人一看便知,血尔是反红桃K之道而行之的,红桃K的广告宣传的是“红桃K补血快!”。血尔却倡导“补血功效更持久”。上市之初就宣扬了其产品是由诺贝尔成果转化而来,其“生血因子PI与强身因子EAA相溶,实现了效果持久的补血”技术的新突破,抓住了城市消费者的心理,并迅速形成一场补血风暴。
篇二:
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制度
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对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制定本制度。
1.目的
通过对部门和员工日常工作和行为规范的考核、考评,建立公司绩效考评管理系统,促进个人工作素养和整体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防止和纠正部门和员工渎职、失职、违纪、违规行为,保证公司绩效目标管理的达成。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对部门和员工的各级考评、各类行为规范的考核的管理。
3.职责和权限
3.1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或公司主管领导对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有考评权和考核权,负责对各类考评、考核结果的最终认定。
3.2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主管领导、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对各部门有考评权和考核权。
3.3各部门和生产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管理,行使考评权和考核权。
3.3人力资源部负责归口公司考评和考核结果,并将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3.4员工和部门对同级和上级单位有考评和考核的建议权。
4.绩效考评管理程序和考核管理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
4.1绩效考评、考核管理程序
4.1.1员工每月26日向部门负责人汇报或提交工作总结,作为月度考核的依据。
4.1.2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的工作总结、工作表现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填写《绩效考核表》(员工,见附录1),打分并作出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于每月27日交人力资源部存档和作为计算绩效工资的依据。
4.1.3部门负责人每月27日向考核小组交个人工作总结和部门工作总结(两项总结可以合写,也可以分开写),作为对部门负责人和部门工作的考核依据。
4.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