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问题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可以定稿。要在参考文献中加几篇近两年的文献。
中小企业会计问题分析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及资金拥有量较小的企业。目前,我国约9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其工业产值和利税缴纳均占有全国的很大一部分数量。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是否健康,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其结果影响着企业各方面的重要决策。因此会计核算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财务制度方面的规定,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中小企业财务实力较弱、资金周转不易。因此,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按照《会计法》及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会计核算问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虽说这些会计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学习培训,也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但他们往往一个人身兼数家企业会计职务。兼职会计由于不参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他们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业主提供多少凭据就做多少,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失去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这些兼职会计身兼数家,对他们缺少约束机制,一旦在利益上和业主存在利害关系,达不到目的不辞而别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兼职会计相对稳定性差,如交接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下一任会计做账不衔接,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从而违反有关会计规定和财务准则。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因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不希望外人知道更多的企业秘密,于是对比较敏感的会计部门都用亲属和有裙带关系的人,而这些人因和业主存在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往往在账务处理上完全听从于业主,不能放开手脚核算。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弄虚作假的行为时有发生。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大量使用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临近退休或己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企业会计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会计人员,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较慢,无法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他们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网上申报无法适应。1.会计机构未设置或者设置不合理。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中小企业根本不设置财务部门,或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这其中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会计工作独立性不够。企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朋好友做出纳,去聘用外部人员作兼职会计。由于兼职会计往往不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他们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失去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另一方面,会计人水平参差不齐,学历水平普遍不高,从而导致总体素质不高。
2.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没有保证。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知识比较落后,往往无法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部是会计专业出身,对会计知识的掌握不多,而会计各种规章制度变化也较快,很多企业老板为了节省人力和费用,一般不会提供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基本没有保证,很难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
(四)会计核算存在违规操作,会计造假普遍
l.设置多套账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违规设置两套或多套账,弄虚作假,有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套是内账,上面记录真实的会计业务,用于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内部管理或分红用:另一套是外账,这套账一般多记成本少记收入,用于向税务部门报税用,以减少纳税数额。更有甚者设置第三套账,这套账是多记收入少记成本,用于向银行或担保机构贷款用,这可以夸大利润,以便让银行或担保机构对企业建立信心,取得担保信用。
2.偷税漏税频繁且手法多样。很多企业运用税务筹划进行合理避税,以减少税费支出。而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和对税法的理解不透,甚至纳税意识淡薄,使合理避税行为变成偷税漏税,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现在企业偷税漏税的手法颇多:第一种是私设小金库,收入不入账。另一种是虚增成本。虚增成本最为常用的方式是虚列人员工资。再就是有意混淆会计核算主体,将企业老板的个人生活开支列入企业开支,加大企业成本费用等。
3.用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作为记账依据。为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往往以大量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作为记账依据。企业在购买物资时由于不开具增值税发票商品价格会相对较低,但这样做便无法取得合法凭证,所以只好拿不合规的收据抵数。
(五)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