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规程 第2部分:肥水一体化编制说明.doc
陕西省地方标准《“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规程第2部分:肥水一体化》(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
1.任务来源
标准制定任务来源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规程第2部分:肥水一体化》(SDBXM209-2024)。
《“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规程第2部分:肥水一体化》是在国家“十五”节水农业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课题、“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863”计划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陕西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项目支持下完成制定的。项目组历时25年,共发表论文160余篇,申请专利20余件,软件著作权9件,示范应用面积超过63万亩。
2.标准制定和协作单位
本标准制定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崇仁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主要工作过程
(1)开展标准制定内容试验,按专业开展标准制定的理论技术参数和技术集成研究探索,从2001年10月份开始进行试验布设及试验研究,开展的与标准制定相关试验包括:“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中肥水一体化技术在旱作农业中应用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和推广应用等主要工作。
(2)成立规程制定小组,项目承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崇仁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起草单位及时成立标准制定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编写要求,统一思想,规划工作思路,为标准制定建立了组织保障。2024年制定组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起草了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制定小组成员见表1:
表1地方标准《“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规程第2部分:肥水一体化》制定小组成员
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备注
1
高晓东
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负责人
2
赵西宁
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写人
3
蔡耀辉
副研究员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编写人
4
任利宇
高级工程师
陕西崇仁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编写人
5
于流洋
副教授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编写人
6
刘嘉斌
博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写人
7
田文慧
硕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写人
8
靳静静
实验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写人
(3)数据收集整理和标准起草
2024年1月至8月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024年9月至11月制定阶段。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1.编制原则
本地方标准《“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规程第2部分:肥水一体化》编制按照GB/T1.1—2020《文件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技术内容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以山坡地、梯田、沟坝地为主,虽光照充足,但缺乏灌溉条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作物需水高峰期常出现水资源短缺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等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以解决旱作农业用水需求,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新的技术标准应紧密结合黄土高原旱作农业的特点,通过规范和普及应用实现“秋水春用,丰水旱用”,确保在作物生长关键期能够及时供应育苗水、保命水和增产水,从而实现稳产增产。
2.确定地方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中肥水一体化的系统组成以及谷子、马铃薯、玉米和苹果的灌溉施肥制度。
本文件适用于黄土丘陵区肥水一体化的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43908-2024《水肥一体化设备》;NY1107《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1428《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2266《中量元素水溶肥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施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以下2个术语和定义:肥水一体化、水溶肥。
(4)肥水一体化系统
主要包括:水源、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过滤器、施肥器)、管网、灌水器等。
(5)灌溉施肥
主要包括:灌溉水源、灌溉制度、肥料选择及配置、施肥制度等。
三、试验验证:包括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综述等;
黄土高原占黄河流域面积80%以上,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苹果等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干旱缺水、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该区农业生产发展。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