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10425.ppt

发布:2019-02-20约2.88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冯友兰 自拟“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中国人因严复而知有西方学问,西方人因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当代学者李慎之 第3段中,有哪些多次出现的词可以体现其“一介寒儒,书生本色” 没有(5次) 亲切(2次)——蔼然仁者 虚掩(2次) 不要 不摆 第5节中又通过哪些句子再一次强调了他的“一介寒儒,书生本色”? 没有……也没有;不惊动……也不惊动。 第3段,多次使用“没有”、“虚掩”、“亲切”等词的作用何在? 突出了蔡先生从容不迫的书生本色,蔼然风范,使作者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他的这种精神境界也使作者心生敬仰。 第6、7段如何写出蔡先生的“春风化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侧面描写:他人评价、留学生们整齐的动作 作用:表现留学生们对蔡先生的发自内心的敬仰。体现了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对学生的重大影响。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 作用:刻画其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展现其“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 在第9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其作用是什么? 引用 通过引用宋朝理学家程明道的诗歌,来概括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其实质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一种“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至性”的境界。即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境界。 第9段的作用:内容上深化读者对于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的理解。概括其实质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结构上概括总结其“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 预习: 蔡孑民是谁? 文中我所认识的蔡元培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冯友兰 ——一位北大学子心中的杰出校长 蔡孑民 蔡元培,号孑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二是革命。但最重要的是教育。从他开始,中国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在他逝世之后,国民党教育部的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 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能为两个兵戎相见的政党所共同推崇,恰说明了蔡先生有个超越政党见解的巨大人格。 文中我所认识的蔡元培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 “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教育的两大端 : “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 思考: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情来写“春风化雨”,概括一下。 作者忆写了与蔡先生交往的故事: 初见蔡先生,感受其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 请先生开证明,亲见其从容不迫的书生本色和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 作者作为接待委员会成员在纽约接待蔡先生,再现先生的书生本色; 蔡先生为留学的北大学生演讲,极写先生的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格调。 第1-7段为体现“春风化雨”,作者用了哪些词评价蔡先生的精神? “蔼然仁者,慈祥诚恳”(2次) “超乎事务、萧然物外” “一介寒儒,书生本色”(2次) “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言语” 作者用“极高明而道中庸”来概括蔡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极高明”和“道中庸”分别是指什么? 极高明:追求高明的理想 道中庸:取道中庸的行为 中庸:“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孔子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 二程的理学:“性即是理,心即是道” “一草一物皆有理,须是察” “格物穷理”、“格物致知” 理是万物的根源,万事万物莫不有理,人要“格物穷理”通过体察万物,达到人心中的固有之知。即中庸境界。而中庸境界是一种“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至性”的境界,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概括一下“兼容并包”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开始的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不论一个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意见,只要他在某一个专业上有贡献,有地位,就请他来开课,担任教师; 对老、中、青的兼容并包。 变化和影响: 抓住两个“于是” 使北大成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成为全国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0-22) 蔡先生所处时代是专制与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