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与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7 卷 第 6 期 大 气 科 学 Vol27 No 6
2003 年 11 月 Chinese Journal of At mo sp heric Sciences Nov 2003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
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朱艳峰 宇如聪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29)
摘 要 分析了 106°E 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 195 1~2000 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
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 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 ( 1) 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
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 。川西地区的涝年与中高纬 500 hPa 的乌拉尔山高脊 、
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的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密切相关 , 在这
( )
种环流型下有利于川西地区降水偏多 。 2 川西地区盛夏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 , 为川西多雨时期 , 干旱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且弱 , 196 1 年以后降水有
( )
减少的趋势 ,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 降水明显偏少 。 3 20 世纪 50 年代与 90 年代 , 中
高纬环流形势有显著的不同 , 50 年代中高纬两脊一槽型偏强 , 90 年代则偏弱 , 这是川西地区
( )
50 年代明显多雨和 90 年代少雨的主要原因。 4 高原前期的热源偏弱时 , 7 、8 月川西地区
的降水偏多 。
关键词 : 夏季降水 ; 川西地区; 年际变化 ; 大尺度环流
1 引言
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 它的南面是云贵高原 , 西面与青藏高原相连 , 北
邻秦岭高地 ,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盆地的气候既受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影响 , 同时
又受青藏高原环流系统的影响[ 1 ] 。四川盆地素有 “天府之国”的美誉 , 同时也是我国
多发洪涝灾害的区域之一 , 如 1981 年的洪涝灾害就给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 , 对
1)
此 , 人们做了一些分析 。盛夏时节盆地西部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频率 、强度都远大于
东部[2 ] , 比如雅安地区降水多 , 有 “天漏”之称 , 它是在特定天气背景下地形动力 、
热力作用的直接结果 , 对雅安天漏[3~5 ] 的系列研究 , 从天气学 、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
拟等途径分析了雅安地区暴雨形成的天气背景及形成机制 。盆地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
不仅与特殊的地形条件相联系 , 也与大尺度环流背景的变化有关 , 是大尺度环流变化
与特定地形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 它与大气环流的气候变化及高原热状况的变化密切相
关 。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有复杂的影响[6 ] 。黄荣辉[7 ] 模
2002020 1 收到 ,收到修改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4002300 1 、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项 目 “海气耦合模式的有效化研究”和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 目ZKCX2SW2 10 共同资助
1) 张鸿材等 , 一九八一年四川盆地暴雨分析 , 四川省气象局及四川省气象学会编 , 1982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