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复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和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 分清农业技术演进的过程 A: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B:牛耕技术的变化(春战、西汉、东汉、唐朝) C:农用动力的变化 D:农用工具材质的变化 2、区别几个农用工具(耧车、翻车、水排、筒车) 3、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力方面:铁犁牛耕 生产关系方面:男耕女织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生产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主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生产形式: “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 5、认识并叙述小农经济的特点?(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分散性、精细性)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1)“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么? 历史常识 1.(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 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 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 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B 2.(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 “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A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 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各国的税制改革 从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有没有改变人们的政治地位?有没有影响政治制度的演变? 世袭的特权贵族: 大量自耕农产生(庶民奴隶等):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贵族、立军功者、有实力的商人): 政治制度的演进: 思想文化: 衰落 男耕女织的小 农经济的产生 积极推动社会变革 宗法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百家争鸣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三种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主体) 土地兼并 含义: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影响: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引起社会动荡。(教材) 阅读 材料1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2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 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 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发展历程: 明代地契 明清——租佃制 契约纳租方式确立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4)(契约纳租方式确立)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促进农业发展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的过程 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营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减弱 租佃制普及全国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大大减弱 战国时期 汉代 产生 比较普遍 宋代 明代 3.(2013·云南昆明一模·24)《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 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D 4.(2013·北京西城高三期末·3)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 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