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第1、2讲绪论、摄像机基本结构和原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左志洪 COMPANYL O G O 电 视 摄 像 * 课 程 介 绍 理论 * 基本功及应用能力提高实践 基本功训练 实 验 课 程 介 绍 * 专业电视摄像人员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电视摄像实践 电视摄像理论 专业电视摄像人员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电视摄像实践 电视摄像理论 课 程 介 绍 *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摄像机的发展 一 电视摄像机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4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电子管时期) 摄像机全部采用电子管电路,它的体积庞大、耗电多、笨重,且绝大多数为黑白摄像机,图像质量不甚理想。 * 第二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晶体 管和集成电路时期)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由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主要取决于光学系统和摄像管,而氧化铅管的应用,使摄像机在体积、重量和各项电性能指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后,带有ACT(抗慧尾)枪、DBC(自动对比度控制)枪、二极管枪以及低输出电容二极管枪摄像管的研制成功,使摄像管的尺寸逐渐减小,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性能基本上达到了广播级的标准,并开始向小型化方面发展,给电视新闻采访和外景拍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第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大规 模集成电路时期)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摄像机的调整和控制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摄像机的功能与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并开始向数字化和固体化方向发展。ENG(电子新闻采访)和EFP(电子现场制作)超小型便携式彩色摄像机在广播和专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CCD摄像机在占领了家用领域后,已开始进入广播专业领域。 * 第四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字和CCD 摄像机时期) 这个时期,广播、专业和家用领域的摄像机已全面实现数字化,CCD摄像机完全淘汰了真空管摄像机,并成为广播用摄像机的主流。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摄像机的分类 二 1、广播级摄像机 主要用于广播电视系统,这类摄像机技术指标高、图像质量好、价格昂贵,目前一般为三片2/3英寸CCD摄像机。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2、专业级摄像机 主要用于电化教育、工业、医疗、交通等非广播领域。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但图像质量不如广播级摄像机。目前一般为三片1/2英寸或1/3英寸CCD摄像机。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3、家用级摄像机 主要用于家庭娱乐。这类摄像机体积小巧、灵活、价格低廉并多为摄录一体机,图像质量比广播和专业用摄像机差,但满足一般非专业需要。目前一般为单片1/2英寸或1/3英寸CCD或CMOS摄像机。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三 1、摄像机的构成 镜头系统 包括: 聚集环、变焦控制器、光圈、(微距聚集环、倍率镜)等。 主机 包括: 摄像单元和录像单元 寻像器 包括: 取景器、取景接目罩、目镜聚焦钮等;有黑白与彩色、大与小之分。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电源 包括: 开关、电池、外接电源适配器等。 话筒 包括: 机内话筒、外接话筒接口、话筒信号大小控制等。 通话系统 包括: 耳机及麦克风插口等;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摄像机的基本原理——把光学图像信号变为电信号并加以处理。 从能量的转变来看,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光--电--磁--电--光的转换过程。 2、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聚焦 变焦 光圈 镜头系统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滤色片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主机系统 1、摄像器件:作用是将景物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1)摄像器件: 电荷耦合器件(CCD或CMOS) CCD芯片的像素数量决定了它的清晰度和灵敏度。 (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 预放电路 、数字化处理单元、白平衡电路(WB) 白平衡电路作用:保证所摄图像彩色还原正确。 调整方法:用白色作为拍摄基准,分别调整三个基色放大电路的放大量,使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压相同,电视荧屏上重现出正确的白色。 (3)控制电路: 包括:摄像单元和录像单元 第一讲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 寻像器系统 寻像器(用于取景) ●录制指示(REC) ●暂停指示(PAUSE) ●白平衡指示(WB) ●录像机告警 ●低照度告警(LOW LIGHT或是LL)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