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学)案).doc

发布:2018-10-24约4.1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PAGE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景泰蓝的制作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使用术语,有详有略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 2、学习课文多种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诠释说明和比较说明。? 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不少人都很喜欢听周杰伦一首歌,叫《青花瓷》,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歌手是一位巨星,二是歌曲本身旋律和歌词写得很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和中国一种非常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有关,那就是——青花瓷。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可是大家也许还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一种令世界惊叹的传统工艺品,那就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精华”的——景泰蓝。请大家看一下它的美誉: 景泰蓝——“东方艺术之精华” 景泰蓝与景德镇瓷器、福州漆器,被共同誉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三大瑰宝。 “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漆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早在上世纪初便已蜚声世界。 景德蓝、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 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北京景泰蓝作品曾获一等奖。在1981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北京景泰蓝荣获金杯奖。 今天,我们就跟随一名著名的导游一起,到北京去欣赏一下这个举世闻名的工艺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吧!当然,这位“导游”可不是一般的导演,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叶圣陶。 先来熟悉一下我们这个“导游”吧。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1988),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曾主编《小说月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三、观摩录像 播放《国宝档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走近景泰蓝》视频资料,让学生先对景泰蓝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提高阅读的兴趣。 四、课文研析? (一)问题引入 (刚才大家欣赏了有关景泰蓝的一段录像资料,想必已对景泰蓝这种传统工艺品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录像必竟还比较简略,要想详细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还要深入研究一下这篇文章。现在我们就跟随着叶圣陶先生,走进北京,走进景泰蓝)。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来说,对于一篇说明文,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学习呢,前段时间我们已讲过关于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提问学生,明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 1、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 2、文章是如何进行说明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采用何种顺序? (2)使用那些说明方法? (3)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训练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以前的说明文读写的知识贮备的回顾,进行阅读前的必要的理论准备,为问题式阅读打下理论基础 (二)自读实践 (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 [训练目的]通过本环节,训练学生在理论和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也是任务式教学在阅读这一环节的具体体现。 (三)课文研析 [教学方法]本环节是本次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主要运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 [训练目的]本环节集中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在具体文章中运用说明文读写知识的能力、重要信息筛选能力、语言归纳能力等。 问题一:景泰蓝的制作可分为几道工序?(要求:用文章的专用术语来表达) ?1、(明确)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2、动画演示:景泰蓝制作的工序 问题二:根据内容,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1自然段)? 第二部分: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2--16自然段)? 1、制胎。(2--3自然段)??? 2、掐丝。(4--9自然段) 3、点蓝。(10--13自然段)??? 4、烧蓝。(14自然段) 5、打磨(15自然段) 6、镀金(16自然段) 第三部分:强调景泰蓝的手工操作的特点,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17自然段) 问题三:在六大工序中,你认为那些部分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 (明确)“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