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pdf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第1页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的整
体提高,关注每个受教育者。人人都想更好地接受教育、多学知识以
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学困生”,
困扰着小学教育,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转化“学困生”,
是我们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一个个学生的前途与命运,
关系到校风校貌的优劣,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所以教育转化
好学困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
要转化学困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认真分析内在
的、外在的各种因素,走近学困生,深入了解他们以“对症下药”,
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
学,通过对学校1—6年级学困生及家长的实际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外在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都可从家庭中找到答案。主要有以
下几种:
(1)家庭不睦。整天生活在父母争吵不休、打骂不断、火药味极
浓的家庭生活氛围中,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
本应纯洁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性格偏激,进而对学校、老师也形成
逆反心理。
(2)家教不当,爱度失衡。有的家长平日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形成任性、霸道性格,在家中是“太阳”,可到学校中,让他成为“月
亮”不适应,一遇挫折或受到批评指责难以接受;有的家长则以棍棒
代替教育,平日里不闻不问,一旦出现严重事件,动辄拳打脚踢;忙
于应酬,自身不洁,整日以赚钱为重,对子女听之任之;自私心重,
凡事从一已私利出发,不以教育孩子为重;家长素质偏低,不知如何
教育子女,甚至以谬论相传。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第1页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第2页
(3)期望过高,压力过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期望值太高,不能给孩子客观定位,硬性指标过高。逼得太紧,压力
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
丧失学习信心,逃避学习。
(二)、内在因素
1、个人生理因素有差异。有的学生自身生理有缺陷,自卑感强,
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2、心理因素。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
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这
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方面。
3.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
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却严重阻碍着学习质量的释放,
限制了学困生内在潜力的发挥。
4、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多数学困生是从学习无兴
趣开始的,他们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
以至时间久了基础太差,会更加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此恶性循环,难
以转化。
5、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只能事倍功半。如:机械记
忆、不能经常复习、不会归纳总结等。
总之,这些学生缺乏理想、自制力差、怕苦怕累、自我中心意识
强烈、不愿合作等,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造成了学习
上的困难。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