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第六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光有源器件 调制器 光源 探测器 放大器 第一节 光调制器 光调制器:一种改变光束参量传输信息的器件,这些参量包括光波的振幅、频率、位相或偏振态。(教材中主要涉及振幅调制 ) 内调制与外调制 内调制 内调制: 用电信号直接调制半导体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使输出光随电信号变化。 光功率与电流呈线性变化 优点:简单、经济、容易实现 缺点:啁啾——除振幅外,光频率也随电流变化 内调制 外调制 外调制: 调制的电信号不是直接施加在激光二极管上,而是施加在光调制器上 优点:啁啾小、调制速率高 缺点:结构和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损耗大 分类:机械调制器、声光调制器、磁光调制器、电光调制器、电吸收调制器 外调制 声光调制器 声光调制器(AOM)是由声光介质、电声换能器、吸声(或反射)装置及驱动电源所组成。 调制电信号通过电声换能器转换为超声波,然后加到声光晶体上。超声波使声光介质的折射率沿声波传输方向交替地变化,当一平行光束通过它时,由于声致光衍射,其出射光束就具有随时间而周期变化的光程差,结果构成了各级闪烁变化的衍射光。 磁光调制器 利用光的法拉第电磁偏转效应 偏振面旋转的角度θ与磁场强度H、晶体的长度L有关 隔离器45°,调制器90°才能使消光比最高(教材有错) 电光调制器 电光效应 电光晶体:铌酸锂(LiNbO3)、砷化镓晶体(GaAs)和钽酸锂(LiTaO3) 电光调制器:基于线性电光效应(普克尔效应)即光波导的折射率正比于外加电场变化的效应 单纯的相位调制不能调制光的强度 电吸收调制器 电吸收效应:在电场作用下半导体材料的吸收边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理论 弗朗兹-凯尔迪什(Franz-Keldysh)效应和量子约束斯塔克〔Stark〕效应 各种调制器比较 调制频率:电光声光磁光内调制机械 消光比:声光电光 驱动电压:电光较高 成本:机械最低,内调制其次,外调制最高 第二节 光源 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 最常用的光源是半导体激光器(SL/DL)和发光二极管(LED) 体积小,耦合效率高,损耗低,直接调制,可靠性较高,响应速度快 激光原理 自发辐射 受激吸收 受激辐射:相干光——受激辐射光子与入射光子属于同一光子态——受激辐射场与入射辐射场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波矢(传播方向)和偏振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 工作物质1 泵浦源2 谐振腔3、4 粒子数反转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为半导体材料,反射镜有时为解理面。 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 当PN结处于平衡状态时,PN结处形成了势垒。在PN结上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势垒下降,多数载流子向相对区域扩散形成正向电流。多数载流子扩散到相对区域后,与该区域带相反电荷的多数载流子复合,产生自发辐射光。 LED输出光为非相干光 LED的结构 同质结与异质结LED 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形成激光输出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在有源区产生足够的粒子数反转分布,使受激辐射占主导地位; (2)存在光学谐振腔机制,并在有源区内建立起稳定的振荡——形成相干激光 FP-LD的解理面作为反射镜面—损耗大—阈值电流大—发热量大—不稳定 Fabry-Perot半导体激光器(FP-LD) 半导体激光器的辐射光在Fabry-Perot谐振腔中产生。在Fabry-Perot腔中,使用一对平行放置的部分反射镜来构成谐振腔,可以减少腔内光的损失,以降低阈值电流 量子限制激光器 垂腔激光器VCSEL 单模激光器 色度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 短腔激光器:短腔—长FSR—增益谱宽可比 频率选择反馈: 耦合腔—边界条件限制—单模,稳定性和重复性不好 外部光栅:成本高,机械稳定性差 布喇格光栅:常用,优点:出光功率大、发散角较小、光谱极窄、调制速率高,适合于长距离通信 DFB与DBR激光器 DFB: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单色性好 DBR: 由三个输入电流分别控制此三个区块,达到调整输出波长和功率的目的 LD工作特性—阈值特性 LD工作特性—温度特性 LD工作特性—发射波长 第三节 光电探测器 将接收到的光功率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光强越大,转换成的电信号也越大,正比 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对延长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有着重要作用 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原理:光电效应 材料:半导体 结构:PN结 具体原理:施加反向偏压,使势垒加强,形成耗尽区。光子使价带电子跃迁至导带,产生光生载流子,扩散进入耗尽层并被反向电场加速,形成光生电流 缺点:响应慢 措施:改进PN结光电二极管结构 PIN光电二极管 结构:由中间被低掺杂的近似本征材料I层隔开的pn结构成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雪崩光电二极管,又称APD(Avalanche Photo Diode)。光/电转换,内部放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