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概述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重在预防,一旦产生质量通病,甚至酿成事故,即使可以补救但已造成损失、留下缺憾。事后进行处理,也难于达到理想效果。由于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施工人员也以混凝土表面还要进行再装饰为理由,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混凝土的施工,是混凝土结构作业的关键工序,也是非逆转工序,必须对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和过程控制。
2 编写依据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2《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
2.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SDJ69-87.建筑工程篇
2.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Q1523-3.09.02.14-1999
2.5《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2.6 施工经验
3 适用范围
本措施主要针对砼结构的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而编写,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4 作业准备
4.1 人员组织
4.1.1 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混凝土专业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
4.1.2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安排,组织落实外协队伍,施工人员的编制、数量、素质须满足混凝土工程施工所需。
4.2 技术准备
4.2.1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和进行技术交底。
4.2.2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排列工程各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各部位的混凝土量,根据工和量编制混凝土生产(采购)计划混凝土试验工作计划及砂、石、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计划。
4.2.3 配合齐混凝土工程施工所需的规范、标准、技术资料表格、质量评定表格和混凝土试验用具,包括混凝土试模、测温计、振捣器、磅秤、天平秤等.
4.2.4 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4.2.5 选择具有规定资质的试验室,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2.6积极协调好外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主要材料供应商)和内部(钢筋、模板、水、电、消防各专业)各方面的关系,是保证混凝土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4.2.7优化设备投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及时足量安排设备进场,混凝土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翻斗车、磅秤等,进行调试后做好维护工作,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4.2.8材料要求除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原材料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和一般项目外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a)采用的机、砂碎石含泥量不得超过3%,碎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坚固性,且颗粒级配良好,且应有进场复检报告,水泥还应具有出厂检验报告。
b)根据施工要求,采用适当品种水泥进行施工,进场的水泥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日期。入库水泥应按品种、标号、生产日期分别堆放,并进行标识,做到先到先用,防止混掺使用。
c)为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应尽量密闭,水泥堆放高度一般不宜超过 12包.水泥存放时间按了厂日期算起,超过三个月应视为过期水泥,过期水泥不得使用。
4.3 作业条件
4.3.1浇筑混凝土处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已办理完隐、预检手续。
4.3.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4.3.3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项目部已下达混凝土开盘通知单。
4.3.4混凝土计量器具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4.3.5混凝土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3.6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斗净,将钢筋上的污染物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湿润,部位交接处松散混凝土已剔凿至密实处,并清理干净。
5 作业程序
编制作业指导书及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施工组织和施工准备情况→隐蔽工程验收合格→进行交底→技术负责人下达混凝土开盘通知书→混凝土搅拌(有管理人员监督指导)→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有管理人员监督指导)→混凝土养护→拆模→混凝土成品保护
6 砼结构通过本措施实施后应达标准
6.1 轴线通直,尺寸准确;
6.2 棱角方正,线条通顺;
6.3 表面平整,颜色一致;
6.4 无蜂窝麻面,无明显气泡;
6.5 模板拼缝尽量少,并具有规律性;
拼缝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标准强调的是拼缝痕迹的规律性。
6.6 混凝土表面无裂缝。
按上述标准组织施工,达到以下质量目标:混凝土工程做到内实外光,并满足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7 影响砼质量的因素
7.1 水泥强度等级、水泥质量不合格或水泥用量达不到配合比设计强度等级,导致降低砼强度等级;水泥用量过大时,如果在大体积砼中,水泥水化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砼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
a) 拌制砼应使用合格,且质量稳定的水泥,并在配制前进行复检,合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