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综)word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2.4
1.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
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
2.右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温度降低,a点上移
B.若植物缺Mg,b点左移
C.若CO2升高,c点右移
D.若水分不足,c点左移
3.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翻译突变酶的mRNA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
B.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不利于进化
D.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
4.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右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5.右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6.下列的是
A.
B.
C.
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C.
D.
8. X、Y、Z、W元素,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Y Z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
D.
9. 实验方案 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 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 向2 mL 1 mol/L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 FeCl3溶液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D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 取a g铝箔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测其体积为b 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10.A.
B.C.D..
A B C D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甲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2Cl- - 2e- == Cl2↑ 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12.有①氨水 ②NH4Cl溶液 ③Na2CO3溶液 ④NaHCO3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①④③②
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后pH 7,则c(NH4+)c(NH3·H2O)
C.向溶液①、②中分别加入25 mL 0.1mol/L 盐酸后,溶液中c(NH4+):①②
D.向溶液③、④中分别加入12.5 mL 0.1mol/L 后,两溶液中种类相同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电磁波和机械波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D.电子束通过铝箔能发生衍射现象,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经过6次 ( 衰变和4次 ( 衰变后成为原子核
C.用升温、加压或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以mD、m、m分别表示氘核、质子、中子的质量,则mD=m+mn
15.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b为ac中点。a、c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4Vφc=2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该电场中b点的电势一定为3 V
B.a点的一定大于b点的 C.正电荷在这个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