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扬子区长兴期海平面变化与腕足动物多样性-中国科学杂志社.PDF

发布:2017-11-22约1.96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50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5, 35 (12): 1150~1155 上扬子区长兴期海平面变化与腕足动物多样性* 曾 勇** 刘 梅 王占磊 陈 伟 (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徐州 221008) 摘要 统计分析了上扬子区四川兴文长兴期地层的沉积环境和腕足类化石分布, 并以海平面 升降沉积旋回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基础, 对旋回中的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进行了综合研究. 指出, 在海进序列中本区腕足类物种多样性要高于海退序列; 本区长兴期腕足 类物种辐射起步于早长兴初期, 物种多样性出现四次峰值(早长兴中期、早长兴晚期、晚长兴初期、 晚长兴后期) 、其中又以晚长兴后期为顶峰期. 晚长兴末期物种多样性急剧快速下降, 预示着本地 区长兴末期大多数繁盛于古生代的腕足动物类群的灭绝.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海平面变化 腕足动物 长兴期 上扬子区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生物学与生态学, 也是古 均匀, 则多样性越大, 越能适应多种特定环境并占有 生物学、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对“生物多样 更大的生态空间. 显然, 这种群落是优良的, 可进化 性” 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在生物学研究中一般接受的 的. 作为古生代演化动物群的优势门类, 腕足动物属 定义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于海洋底栖生物, 它们对海平面的变化最为敏感. 为 样化和变异性[1]”. 它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描述, 即 此, 我们将以腕足动物为例, 从物种层次进行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分析, 以探讨长兴期腕足动物多样性与海平面变化 鉴于古生物化石的特殊性, 本文仅在物种多样性层 之间的规律和特点. 次上进行分析. 晚二叠世晚期, 特提斯海域在全球性的海西构 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生物种 造运动影响下, 产生了广泛的海退, 因此特提斯海大 类, 强调物种的变异性, 物种多样性代表了物种演化 部分地区缺失了该期的海相地层沉积. 但是中国华 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是进化机 南地区却有别于此, 该时期普遍出现了一次海侵过 制的最主要产物[1].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 程, 且大部分地区长兴期晚期达到了海平面最高位. 的重要指标, 群落内组成物种愈丰富, 各物种分配越 形成了被古陆式岛屿所包围的华南陆表海这种复杂 2005-01-23 收稿, 2005-08-02 收修改稿 *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