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题开题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对策研究.docx

发布:2025-03-21约4.71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对策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华(教授)

主要成员:李明(副教授)、王强(讲师)、赵丽(博士)、孙浩(硕士)

课题申报时间:2022年3月1日

预计完成时间:2023年12月31日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网络空间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虚拟助手等。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如虚假信息传播、极端思想传播、网络暴力等。这些风险不仅威胁到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也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假信息传播、极端思想传播和网络暴力等方面。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风险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同时,国外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应对这些风险的对策,如加强监管、提高用户素养、利用技术手段等。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他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虚假信息传播、网络谣言、网络极端主义等。国内学者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风险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同时,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应对这些风险的对策,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用户素养、利用技术手段等。

发展趋势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方面,虚假信息传播、极端思想传播、网络暴力等风险将更加复杂和隐蔽;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将为应对这些风险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更加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风险演变,探索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制和传播路径;

(2)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中的作用和影响;

(3)提出有效的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研究内容

(1)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类型、特点和影响;

(3)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中的作用机制;

(4)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制和传播路径;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中的作用和影响;

(4)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研究路径

(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制和传播路径;

(2)第二阶段: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中的作用和影响;

(3)第三阶段:比较研究和对策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制和传播路径;

(2)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中的作用和影响;

(3)提出有效的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成果形式

(1)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2)研究报告:撰写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对策研究报告;

(3)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政策建议。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2年3月-2022年6月: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2)2022年7月-2022年12月: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3)2023年1月-2023年6月:比较研究和对策研究;

(4)2023年7月-2023年12月: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政策建议。

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政策建议;

(2)主要成员:分别负责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工作,协助课题负责人撰写研究报告、学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