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滨海县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滨海县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可能用到的(技术)是
A.蒸汽机船 B.飞机 C.原子能 D.互联网
2.1937年至1939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的中心。1939年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B.近代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动
C.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
3.现代美国法学家麦基文在谈到罗马法时断言:无论如何我对下述罗马宪法理论是坚信不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所有法律的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是一切权威的来源 B.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
C.罗马法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D.人民是罗马国家权力主体
4.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A.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性情 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手法
C.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托物言志,表达民间疾苦
5.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平等
B.节制资本
C.创立民国
D.废除私有制
6.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财政支出共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美苏两国。据统计,在接受中国援助的国家中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接收的援助约占80%,排第二位的非洲国家约占13%—15%。这反映出中国的对外援助
A.强调经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B.受革命外交和冷战格局的影响
C.立足经济高速发展和民富国强的基础
D.遵循量力而行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7.关于首开甲午海战第一炮的记载,中日不尽相同。中方:倭三舰放真弹,轰击我船。日方:济远(北洋水师军舰)首先向我开炮。对这一不同解读最合理的解释是
A.日方极力推卸责任 B.中方记录客观属实
C.历史文献皆不可信 D.双方受制各自立场
8.外邦人在自己的墓志铭上面从来不自称为“某城的外邦人”,也不使用“某人居于某城某德莫”的字眼,而只写“某,系某之子,某城人”,只是标明自己原来系何地(即拥有公民权的城邦)人而已。这说明,在古雅典
A.外邦人都无公民权 B.外邦人没有归属感
C.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D.强调城邦利益至上
9.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0.图表为1895-1911年中国商办工矿交通各企业地区分布统计表。该表反映出,晚清
A.民族资本主义由沿江沿海向内地发展 B.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
C.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 D.经济结构因半殖民地环境而畸形发展
11.南朝的《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要考诗赋
C.书籍匮乏 D.唐朝喜爱南朝文化
12.《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A.两极格局
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8年,国会和惠特尼签订了10000支枪的合同……惠特尼是第一个成功地将可替换部件的思想演绎成一种生产方式,因而被誉为“美国标准化之父”。惠特尼的标准化生产对美国制造业和现代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开辟了美国工业生产的新时代,而他同时代的人成功地将这种思想推广到其他制造领城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自王寅《伊莱·惠特尼和他的发明》
材料二与电力相关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和社会的革命性变化。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