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谈谈中央财经大学mpacc会计硕士经验(初试240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谈中央财经大学mpacc会计硕士经验(初试240分)
2014年4月21日,我的考研路终于走到了终点,当看到“拟录取”三个字的时候,我无法抑制的哭了出来。考研的这段日子里,我一直淡定从容,总是身边的研友在找我抱怨,向我倾诉,我本以为自己的心态就是这么好,心理素质就是这样过硬,然而当一切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些情绪和折磨原来早已在不知名的角落暗暗滋生,只等水落石出的那天爆发出来。在漫长的考研时间里,我的人生似乎前行了很远,又恍然从未离开原地。彼时我才顿悟:考研不过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过客,重要的是从未忘记初心。考mpacc源于一次偶然。2013年8月的时候我偶然间点开了考研论坛会计硕士板块的一篇经验贴,这片经验贴为当时苦闷迷茫,不知未来的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那时候我就坚定了考mpacc的决心。是考研论坛给我提供了前进的方向,于是今天我也要写点什么回馈大家。碎碎念????? 首先,我觉得大家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考研。每个人考研的原因都不同,但是请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当你烦躁不堪,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到这个理由,就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如果仔细想过后,你还能坚定考研的意向,那么前进吧,你已然成功一半了!????? 其次,我认为在决定考研之后,一定要lower your expectation.考研只是漫长的一生中非常渺小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也不会因为考上研究生就走上人生巅峰。我身边的大牛同学,有雅思考8分的,有出国申到伦敦政经的,有工作起薪近20万的,他们牛和读不读研无关。同样,你读不读研都是你。其实在备考期间,无论是辅导班还是研友们,大家很容易营造出一种营销洗脑式的激情氛围,每个人都喊着口号,向往着心中的象牙塔。这种行为无疑有利于备考和发挥考试状态。但是,请你无论如何要在心底留一丝理智,明白考研在人生中真正的定位,这样即使考不上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打击。????? 最后,我想说大家不必对本科学校介怀。本科和考研没半点关系,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的。我本科也是非211和985,但一样考取了研究生,最重要的是敢于拼一次,让人生不后悔,不是吗?综合(157分)????? 我是9月10号开始正式复习的,3个多月的时间有点紧,但如果效率高的话也够用了。正常情况下7月份开始复习完全来得及,战线拉太长反而会造成状态出得太早,考试的时候水平下降。看到我文章的同学,如果你这时候已经比较晚了,不要担心,对基础好的人来说,3个月联考绝对可以掌握,再多的时间也只是在巩固和稳定,很难有质的提升。????? 综合备考的过程中制定总体的学习计划很重要。我把备考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步,初步通览;第二步,全面提高;第三步,总结归纳;第四步,模拟和最后冲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划分每个步骤应该多少天。数学????? 我最开始做了《数学分册》,但是只做了半本就放弃了,题目实在太简单,基本没有价值。高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和备考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可以做来玩玩,其他人就没必要了。????? 然后我就开始做《高分指南》了,这本书不用说,必看的,而且要钻研透彻。我第一遍做了一个多月,十月下旬才结束。第二阶段的时候,我根据陈剑的讲解和每章前面的提纲自己列了每章的知识点结构图,结合这个把所有的题目又重新做了一遍。第三阶段的时候,重难点再做一遍,然后对照知识点查缺补漏。其实数学做题重点不在多,关键要自己思考,形成知识结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在第二阶段做高分指南的时候,我同时做了《名家讲解》,也就是真题和真题分类的那本书。每部分书后的练习题我没做,这点不好,希望有时间的同学一定要做一下。最后冲刺阶段我做了3套某奇的模拟,数学题非常好,也是必做的。????? 数学我认为一定要听陈剑的讲解,大家可以去某宝买五合一的网校,经济实惠。陈剑的讲解技巧性很强,非常适合应试,今年的考前串讲押题很准。数学方面我用的书非常少,只有两本。其余口碑不错的还有《数学精点》和《考前冲刺》。今年题比较简单,数学体现不出差距,但如果题难,多做多学一些优势还是挺大的,还是应该多做准备才是。逻辑????? 逻辑我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形式逻辑听饶思中的课(在某奇),非形式逻辑看《逻辑精点》和《逻辑分册》,小众题型和最后题型梳理看周建武的《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 《逻辑分册》题太多了,而且讲解相当啰嗦,适合作为题库刷题。逻辑多做一点找感觉和练速度还是很必要的。《逻辑精点》的讲解简练明确,适合用来入门。某奇饶思中的形式逻辑切中要点,可以应用他的思路。但是这几本书都不够全面,最后应该做周建武的真题分类精解,这本书梳理了考试出现的全部题型,而且分类方法科学合理,是一本适合后期分类归纳应用的书。这三本书里分册我做了一半,精点做了一遍,第二遍看重点和错题。周建武的书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