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薪酬激励尾机制的思考.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好制度:拒绝病态,消除失衡(内容来源于世华集团)好制度让好人坚定地留下来,让他找到做好人的价值和快乐,拥有持续做好人的力量;好制度让坏人赶紧走出去,让他觉得留下来没有价值,而且是一种痛苦,让其自动放弃。 企业现在的各种制度是否能够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制度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职能,必定会在企业运营中产生作用。问题是,它可能会产生好的作用,也可能会产生不好的作用。如何运用制度,则要看企业管理者的功力和水平。然而,很多人审视自己的企业,就会发现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坏制度居多。 什么是坏制度?坏制度对企业有何危害?所谓坏制度,就是会把好人变成坏人的制度。比如养病制度,失衡的制度。 如果员工工作态度消极,表现不好’却拿着和表现好的员工一样的工资,这样的员工就像疗养院里的病人一样,我们称之为“养病”。然而,企业不是医院,员工不是病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员工把企业当成了医院,而企业成了员工“养病”的温床。如何搬走员工“养病”的温床,就成了企业等待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导致员工心理失衡,这主要表现在短期与长期的失衡、工作与生活失衡、物质与精神失衡等方面。企业的失衡如果不解决,很可能导致企业执行力不足。如何改善这一现象以达到相对平衡,是很多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搬走员工“养病”的温床什么是养病制度?员工为什么会养病?不少企业都存在着养病制度,那什么是养病制度呢?如果一个员工工作态度消极,表现不好,在公司不能创造业绩、带来成果,产生价值,却拿着和表现好的员工一样的工资,这样的员工,跟疗养院里的病人没什么两样,我们就称之为在养病。这种养病制度在非业务部门尤为严重。但是,企业不是医院,员工不是病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员工把企业当成了医院,而企业成了员工“养病”的温床,而说到底是源于我们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出了问题,从而给了员工“养病”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说?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远不管做多少业绩,工资都是1000元,那么他肯定会想我为什么要干那么好呢?如果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每个月的工资都是2500元,他工作了六个月,各位读者,你觉得他第七个月会不会“养病”?领了六个月工资以后,他会觉得每月领的不是钱,而是跟纸一样,对这些工资就没感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把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设计一下。制度决定员工的态度,什么样的制度培育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什么样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制度。你的制度是什么,员工的关注点就往哪儿跑。你有没有一个很好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能让员工觉得这个待遇值得他拼命争取,能让员工觉得他不是为公司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他不是为公司创造价值,而是为自己争取价值?好的制度不仅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还能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而不是把公司当成疗养院。从整体来说,企业员工大体分为两类:业务人员和非业务人员。因此,要想搬走员工“养病”的温床,在设计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的时候,也必须要从这两个角度考虑。(一)业务人员的薪酬制度业务人员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只有业务部门是赚钱的部门,其余的部门产生的都是成本。所以,业务人员的薪酬设计是物质激励中最重要的部分,那怎样设计业务人员的薪酬制度呢?有几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参考一下。(1)偏低、偏高原则偏低偏高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指什么呢?基本报酬是员工工作的一个基本的待遇,业绩提成是对员工为公司带来的业绩所采取得一种绩效的奖励。偏低就是基本报酬偏低,偏高则是业绩提成偏高。那具体该怎么“低”和怎么“高”呢?首先,“低”是指在本行业、本地区最低。以奉化来说,一般业务人员的底薪大概是2000元到3000元之间,那你就以这个为标准,用最低的。为什么要低?“什么是底薪?底薪就是底下人要的薪水,如果以底薪为目标来公司上班的人员,这些人大部分没什么出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错了,即使走同样的路,内心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制度是什么,员工的关注点就会集中在提成上。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人员的底薪很高,提成很低的话,他的关注点就在底薪上,如果他的底薪很低,而提成很高,他的关注点就在提成,完成得多,提成就高,完成得少提成就少。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说,底薪太低招不到人,或者害怕把底薪降低,人都走了结果心一软,就把养病制度继续保留,也继续留住一群“病人”!一群病人有什么用呢?你留一个,就会带坏一群人。所以只要把养病的制度全部废除掉,马上结果就会变得不一样;要留就留健康的人,要留就留“好人”。养病的制度只能留病人,好人是不愿意在这里“住院”的。其次,“高”是指本地区、本行业最高。如果本地区、本行业的的竞争对手高一些。“优秀的人才最优惠,平庸之人最昂贵”,所以不要舍不得那点钱,优秀业务人员所创造的也业绩远比你给的提成要高的多。当然,不排除有些企业的产品比较畅销,市场的渠道比较好,销售的难度就比较低,所以提成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