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讨中专“双差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doc

发布:2018-11-24约小于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讨中专“双差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2011-2012第一学期教学论文总结) 东莞体校 中专部 冯翠珍 【内容摘要】:在不少教师认为:所谓“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又有品行问题的学生。如果不把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处理好,那么将有一大堆“废品”流入社会,对社会建设极其不利。在双差生中,常见的有撒谎(考试作弊)、偷窃、攻击。撒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锁,打开他们心扉的那把钥匙都掌握在家长和老师的手上。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优点,“双差生”也不例外,这需要老师细心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场合创造机会让他们发光发热,增强其自信心。、对每个学生都永不放弃。 关键词:中专; 双差生; 厌学症;品行; 教养方式; 随着大学扩大招生,莘莘学子迈进大学的门槛降低了,学生们更愿意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成为一位“体面的”大学生,将来当“白领”精英。尽管,国家给 “助学金”政策以鼓励更多初中毕业生报考中专、技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让更多人有“一技之长”,满足当今社会工作需求,但中专中技学校的生源还是不多。这主要受世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都是学习学不下去了的学生才会去中专学校,将来当“蓝领”工人。这样导致中专层次的学校招生越来越难,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不良作风的学生来到中专学校。其中“双差生”就是一个普遍现象,他们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对学生没有帮助,还可能影响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